AIGC動態歡迎閱讀
原標題:換個平臺就相差32%,AI論文檢測成玄學
關鍵字:政策,論文,人工智能,畢業論文,學生
文章來源:大數據文摘
內容字數:0字
內容摘要:
大數據文摘授權轉載自對齊Lab
作者:實習生鐘楚瀅 孔家興
設計:王亞賽
編輯:呂妍 舒怡爾“它(AIGC 檢測)真的不是為了賺學生的錢嗎?”
在提出這個疑惑之前,本科應屆生易肖竹的畢業論文已經提交了五次 AIGC 檢測。
四月底,在完成導師指導下的三輪修改后,她按照要求將論文提交至知網查重,AIGC 檢測結果顯示她的論文有一段 AIGC 低風險和一段高風險,“那段高風險內容我是自己寫的,這個結果讓我非常震驚”,那時的她還以為修改會比較簡單,沒想到后來“降 AI”的拉鋸戰竟會持續十天。
第一次修改時,她學著小紅書教的方法,盡量多加介詞和連接詞,結果無效。于是,她改變策略,請朋友按照自己的寫作習慣來改寫高風險文段,但直至她檢測到了第四次,文段依舊保持高風險。
正一籌莫展時,她想起另一位和她吐槽過相同經歷的同學,彼時同學已經成功通關,同學給她支了個招——用 AI 改寫 AI,這一版 AI 輔助的修改文段最終通過了 AIGC 檢測。
這五次修改,易肖竹在 AI 檢測上用了 10 天,花費了 171.5 元。但是,如何應對 AI 檢測,她仍然沒摸出什么門道。
今年年初,福州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等
原文鏈接:換個平臺就相差32%,AI論文檢測成玄學
聯系作者
文章來源:大數據文摘
作者微信:BigDataDigest
作者簡介:普及數據思維,傳播數據文化
? 版權聲明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相關文章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