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urIPS’24大會上的種族歧視
近日,NeurIPS’24主會議上發生了一起引發廣泛爭議的,一位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在談論道德主題時發表了針對中國人的種族歧視。這一不僅令人震驚,也引發了對學術界道德標準的深刻反思。
經過
在NeurIPS大會的最后一場演講中,受邀演講者羅莎琳德·皮卡德(Rosalind Picard)提到學術不端行為,并將其與中國學生直接關聯。她在演講中指出,“我的學校沒有教過我道德和價值觀”的,令在場的許多與會者感到不滿。當一位中國女學生試圖以理性和尊重的方式質疑演講者時,Picard卻以“也許是有一個這樣的中國人”回應,再次強化了她的種族偏見。
勇敢發聲的學生
面對演講者的種族歧視,這位中國女孩展現了極高的素養和勇氣。她不僅承認了演講者的努力,還試圖引導對話,呼吁大家關注不適當的種族偏見。雖然Picard的回應未能改善局勢,但她的發言令人欽佩,展現了對不公正現象的敏感和理性。
官方回應與公眾反應
發生后,NeurIPS大會官方發布了澄清聲明,但其措辭顯得避重就輕,將明顯的種族歧視模糊化為“文化泛化”和“隱含的偏見”。這一處理方式引起了更多的憤怒,評論區充滿了對官方聲明的不滿,許多人認為這樣的回應無法接受。
學術界的倫理反思
令人諷刺的是,Picard教授的研究方向是AI情感,與社會倫理密切相關。作為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情感計算研究小組的創始人和主任,她的與其學術背景形成了鮮明對比。這一引發了對學術界倫理標準的深刻反思,許多人對她的行為表示失望,并呼吁其辭職。
總結
這起不僅暴露了個別學者的偏見,也引發了對整個學術界的質疑。中國留學生和學術界人士應當對此保持警惕,關注學術倫理與道德規范的維護,以推動更加包容與公正的學術環境。
聯系作者
文章來源:大數據文摘
作者微信:
作者簡介:普及數據思維,傳播數據文化
? 版權聲明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相關文章
暫無評論...

粵公網安備 4401150200113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