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所有人都撤退時,雷軍選擇了。
原標題:中國的特斯拉就是小米
文章來源:愛范兒
內容字數:5868字
小米造車:一場教科書級的戰略投資
本文講述了小米汽車如何在短短一年內實現突破性增長,并最終推動小米集團市值突破萬億港幣的故事。文章的核心觀點是小米造車并非簡單的業務拓展,而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戰略投資,其成功源于對供應鏈的深度掌控、對用戶心理的精準把握以及獨特的“人車家全生態”戰略。
小米SU7的成功:保值率與銷量突破
小米SU7 Max創始版以28.88萬元的價格被迅速售出,二手保值率極高,僅虧損不到4%。這不僅引發了廣泛討論,也直接推動了小米汽車銷量躋身新勢力前五,月銷量超過特斯拉Model 3。這標志著小米成功撕掉了“性價比”標簽,并為其品牌溢價奠定了基礎。
雷軍的豪賭與執行力:全生態戰略
面對其他手機廠商造車熱潮的冷卻,雷軍選擇“”,三年百億投入,230天交付10萬輛,月產能突破2萬輛,展現了其強大的執行力。小米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建立在對供應鏈的深度掌控之上,從激光雷達到電池再到芯片,小米的投資觸角深入汽車產業鏈的每個環節,如同特斯拉一樣掌握了造車的命脈。
資本市場的狂熱:生態價值的升維
小米股價一年暴漲234%,市值突破萬億港幣,這背后是資本市場對小米“人車家全生態”戰略的認可。與特斯拉“自動駕駛+人形機器人”的策略不同,小米的生態粘性使其能夠通過手機、汽車和智能家居的聯動,創造指數級增長的價值,這種生態優勢是特斯拉所欠缺的。投資者看到了小米更宏大的圖景,而非僅僅是傳統車企的估值模型。
產能挑戰與用戶忠誠度:饑餓營銷的成功
面對爆發式的銷量增長,小米承受著巨大的生產壓力,交付周期較長。然而,這并沒有影響用戶的忠誠度,反而催生了一種“饑餓營銷”的效應,用戶愿意為等待付出額外的時間成本,這體現了小米對用戶心理的精準把握,也印證了其強大的戰略定力。
小米造車的戰略意義:重構智能出行
小米造車不僅僅是業務擴展,更是一次成功的戰略性投資。它不僅帶來了財務上的突破,也實現了品牌升級,從“性價比手機廠商”轉型為“科技生態巨頭”。小米的“人車家全生態”戰略重構了智能出行的游戲規則,使其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占據了有利地位,成為“中國版特斯拉”。
總而言之,小米汽車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其長期戰略規劃、強大執行力以及對用戶需求和市場趨勢精準把握的結果。其“人車家全生態”戰略不僅為其帶來了巨大的商業價值,也為其他企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啟示。
聯系作者
文章來源:愛范兒
作者微信:
作者簡介:關注明日產品的數字潮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