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動態歡迎閱讀
原標題:Nature披露室溫超導調查細節:一個新興實驗室內的
關鍵字:報告,超導,論文,審稿人,政策
文章來源:人工智能學家
內容字數:9007字
內容摘要:
來源:返樸
撰文:科學進展
2020年,蘭加·迪亞斯(Ranga Dias)在物理學界嶄露頭角。作為紐約羅切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迪亞斯因聲稱發現了第一個室溫超導體而備受推崇,這種材料在常溫下能實現無電阻電流傳輸。他將這一突破性發現發表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Nature期刊論文中。近兩年后,該論文被撤回。然而,迪亞斯很快宣布了另一項更為重要的發現,同樣刊登在Nature期刊上:另一種室溫超導體。這種新材料據稱在相對較低的壓力下就能發揮作用,引起了人們對其應用潛力的濃厚興趣,例如用于醫學成像的超導磁鐵和強大的計算機芯片。
盡管大多數超導體需要極低溫下運作(低于77開爾文,即-196攝氏度),但在室溫(約293開爾文或20攝氏度)實現超導性將是一項“非同尋常的現象”,馬里蘭州巴爾的摩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凝聚態物理研究員彼得·阿米特奇(Peter Armitage)如是表示。
然而,迪亞斯目前因涉及而聲名狼藉。Nature期刊已經撤回了他的第二篇論文,許多其他研究團隊試圖復制他的超導性結果卻未能成功。一些研究人員認為,這起給科學界帶來了嚴重損害。艾姆斯愛荷華州立大學的物理學家保羅·坎菲爾德(
原文鏈接:Nature披露室溫超導調查細節:一個新興實驗室內的
聯系作者
文章來源:人工智能學家
作者微信:AItists
作者簡介:致力成為權威的人工智能科技媒體和前沿科技研究機構
? 版權聲明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相關文章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