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動態歡迎閱讀
原標題:從“百模”到“千體”:大模型智能體的競爭格局、商業模式和技術挑戰
關鍵字:智能,模型,騰訊,華為,用戶
文章來源:AI科技評論
內容字數:16803字
內容摘要:
智能體時代的廣告模式或將從信息流轉向行動流。作者丨四月愚人
編輯丨陳彩嫻
原本平靜的5月,從14日凌晨OpenAI發布GPT-4o開始熱鬧起來。
一天之后,谷歌在一年一度的開發者大會上發布智能助理項目Astra和輕量化多模態模型Gemini 1.5 Flash。
同一天,字節升級了AI助手“豆包”和應用開發平臺“扣子”,并發布豆包大模型家族,將API費用降價99%掀起國內大模型價格戰。
在接下來的一周,5月17日,騰訊公開了其智能助手App“元寶”和智能體創作平臺“元器”;5月22日,百川智能發布了新一代大模型Baichuan 4,同時推出了首款AI助手“百小應”;5月22日,微軟在Build大會上發布了使用GPT-4o的桌面智能助理Copilot PC和對應的開發平臺Copilot Studio,同時推出了Phi-3系列的多個多模態小模型(SLM),標志著其在PC時代的Windows和互聯網時代的Azure云的成功后,向人工智能轉型的決心。這不禁讓人想起去年3月14日GPT-4發布后,一個月內各種大模型扎堆發布,從而揭開了“百模大戰”的序幕。
相比2023年,進入2024年后,各家企
原文鏈接:從“百模”到“千體”:大模型智能體的競爭格局、商業模式和技術挑戰
聯系作者
文章來源:AI科技評論
作者微信:aitechtalk
作者簡介:雷峰網旗下AI新媒體。聚焦AI前沿研究,關注AI工程落地。
? 版權聲明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相關文章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