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動態歡迎閱讀
內容摘要:
大數據文摘授權轉載自網易數讀
當今年輕人最想要的投胎出廠設置,可能不是長生不老、一夜暴富,而是命里帶“編”。
宇宙的盡頭是編制,編制的盡頭是穩定。考不上公、望編興嘆的年輕人決定直接少走四十年彎路,和居委會大媽同臺 PK,跳進曾經只受胡同老太太“獨寵”的社區工作崗,不求別的,就圖個安穩。
社區工作,也從原先“年輕人誰去干”的冷門崗位,搖身一變,成了眾人眼中“旱澇保收、五險一金、周末雙休還離家近”的就業香餑餑。
然而,社區工作者真的是個屹立不倒的編外鐵飯碗嗎?現實里的社區工作者,真有那么香?考不上公,擠進社工一到畢業季,面對前有大廠“996”的福報,后有年齡到了就領一份“N+1”的雙重夾擊,不少應屆生選擇扎堆考公。但帶編鐵飯碗,不是那么好拿,2024 年國考 77:1 的報錄比背后,有多少人一戰上岸,就有更多人“報國無門” [1]。
于是,考不上公的年輕人決定曲線救國,將目標對準了社工。這里的社工,并不是專業社會服務機構里的社會工作者,而是像居委會干部、網格員一樣,由招聘來管理、服務社區的社區工作者 [2]。
年輕人對社工的追捧,從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后簡稱為社工考試)連年上漲的報
原文鏈接:公務員“平替”崗位,擠滿年輕人
聯系作者
文章來源:大數據文摘
作者微信:BigDataDigest
作者簡介:普及數據思維,傳播數據文化
? 版權聲明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相關文章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