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GC動態歡迎閱讀
內容摘要:
生成式AI工具正在學術圈泛濫。
編譯|陳駿達
編輯|Panken
智東西7月31日消息,根據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昨日報道,生成式AI在學術寫作中的使用已迎來爆發式增長。相關研究顯示生物醫學領域最大數據庫PubMed上10%的論文摘要都有AI寫作嫌疑,相當于每年15萬篇論文中都有AI的參與。
德國柏林應用科技大學的研究表明,主流AIGC檢測工具的平均準確率僅有50%,還很容易將人類寫作內容判定為AI生成。而不少AI生成的論文卻能輕易地通過轉述、同義詞替換等方式瞞天過海。此外,英語母語者的AI工具使用更難被檢測出來。
雖然AI工具此前就在學術界廣泛應用,但利用生成式AI直接輸出論文或者代筆寫作仍引起爭議。AI工具讓剽竊行為更容易了,還有可能造成版權內容的濫用。
AI輔助寫作并非一無是處,不少學者因為使用生成式AI輔助寫作而避免了用不熟悉的語言發表論文的麻煩,能將精力專注于科研本身。有不少期刊都允許了生成式AI工具的使用,但要求作者必須在論文中詳細披露使用情況。
01.
AI可能參與15萬篇摘要寫作非英語母語者更易被發現
自ChatGPT于2022年底發布以來,AI在學術寫作
原文鏈接:ChatGPT們,正在污染學術圈
聯系作者
文章來源:智東西
作者微信:
作者簡介:
? 版權聲明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相關文章
暫無評論...

粵公網安備 4401150200113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