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還被中國國家地理引進
原標題:搞樂隊的物理學家,開始給普通人科普黑洞了
文章來源:量子位
內容字數:6185字
布萊恩·考克斯新作《黑洞》:通俗解讀宇宙奧秘
本文總結了量子位公眾號文章,介紹了布萊恩·考克斯新書《黑洞》及其中文譯本。該書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大眾解釋了黑洞這一神秘天體,從其形成原理到科學意義,涵蓋了廣義相對論、量子力學等物理學知識。
1. 黑洞:理解宇宙的“羅塞塔石碑”
文章指出,黑洞形成于大質量恒星坍縮后,其引力之大,連光都無法逃脫。科幻小說《三體》中也曾提及微型黑洞。早在200多年前,約翰·米歇爾和拉普拉斯就已預見類似天體的存在,但由于當時對光的本質認識不足,這一想法未能得到廣泛認可。直到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問世,才為現代黑洞研究奠定了基礎。史瓦西解進一步預測了黑洞的可能性。盡管愛因斯坦本人和一些科學家曾質疑黑洞的存在,但后來的研究,特別是對恒星演化過程的理解,最終證實了黑洞的存在。
2. 從米歇爾到霍金:200年黑洞探索之路
文章回顧了黑洞研究的歷史,從18世紀約翰·米歇爾的“暗星”概念,到拉普拉斯關于逃逸速度的論述,再到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和史瓦西解,以及20世紀60年代后對恒星演化和黑洞形成機制的深入研究。錢德拉塞卡、奧本海默和沃爾科夫的工作證明了大質量恒星能夠坍縮成“奇點”。惠勒在1967年正式使用“黑洞”一詞,使之廣為人知。“定理”指出,黑洞的信息可以簡化為質量、自轉和電荷三個參數。霍金的“霍金輻射”理論則進一步揭示了黑洞的量子特性。
3. 布萊恩·考克斯:跨界科普達人
文章介紹了本書作者布萊恩·考克斯,一位集粒子物理學家、BBC紀錄片主持人、流行樂隊鍵盤手于一身的跨界人物。他以其充滿詩意和哲學色彩的科普風格而聞名,被譽為霍金之后英國最具影響力的物理學家。他將復雜的物理知識轉化為通俗易懂的科普讀物,使大眾能夠更容易地理解黑洞。
4. 專業譯者團隊,保證翻譯質量
文章還介紹了該書的中文譯者團隊,均為物理學領域的專業人士,保證了譯文的準確性和可讀性。
5. 結語
《黑洞》一書通過對黑洞這一宇宙奇觀的深入淺出的講解,為讀者打開了一扇了解宇宙奧秘的大門。布萊恩·考克斯的跨界背景和專業譯者團隊的共同努力,使這本科學著作兼具學術性和可讀性,值得對宇宙和黑洞感興趣的讀者閱讀。
聯系作者
文章來源:量子位
作者微信:
作者簡介:追蹤人工智能新趨勢,關注科技行業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