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 2025閉幕,我們有三點總結。
原標題:CES 2025靈魂三問:這是什么?能買嗎?對我有什么用?|甲子光年
文章來源:甲子光年
內容字數:11144字
CES 2025:技術狂歡后的落地挑戰
本文總結了“甲子光年”在CES 2025現場的見聞,通過“這是什么?”“能買嗎?”“對我有什么用?”三個問題,呈現了展會的三大亮點及未來挑戰。
1. 這是什么?——未來科技的奇思妙想
CES 2025展出了眾多令人眼前一亮的產品,許多產品的功能并非一目了然。例如,日本Jizai公司研發的Mi-Mo機器人,其多功能設計可用于家庭互動和醫療場景;DIC集團的HAGAMOSphere球形無人機,憑借獨特的球形設計和全向移動能力,獲得了CES創新獎;小鵬匯天的分體式飛行汽車“陸地航母”則從概念走向現實,已完成首飛并開始量產。
2. 能買嗎?——消費欲望與市場現實的碰撞
作為消費電子展,CES 2025也激發了觀眾的購買欲。萌友智能的AI寵物Ropet以299美元的價格獲得熱銷;Yukai Engineering的Mirumi AI寵物也即將上市。然而,并非所有產品都能立即購買,例如小鵬匯天的飛行汽車和愛瑪科技的電動“三蹦子”目前還處于市場拓展階段。
3. 對我有什么用?——技術賦能生活,滿足多元需求
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愿意為情緒價值買單,AI技術賦予了傳統產品新的生命力。Tombot的AI寵物狗Jennie為老年人和特殊人群提供情感陪伴;宇樹科技的Go2機器狗也加入了“Lovely Pet”功能,提升用戶體驗;Traini的AI狗語翻譯器則為寵物主人和寵物之間的溝通搭建橋梁;靈宇宙的Ling! AI學伴則專注于兒童教育領域。長城汽車提出的空間語言智能體ASL,則為智能汽車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此外,許多創業者也從CES中尋找靈感,學習先進技術,甚至進行“復制”與創新。
CES 2025的啟示:技術落地是關鍵
CES 2025展現了科技的無限可能,但技術落地才是最終的考驗。如何將這些概念產品轉化為實際應用,如何克服成本、監管、安全和用戶體驗等挑戰,將決定這些產品的最終命運。未來,真正能立足市場的,將是那些能解決現實痛點,為用戶帶來切實改變的產品。
聯系作者
文章來源:甲子光年
作者微信:
作者簡介:甲子光年是一家科技智庫,包含智庫、社群、企業服務版塊,立足中國科技創新前沿陣地,動態跟蹤頭部科技企業發展和傳統產業技術升級案例,推動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新能源、新材料、信息安全、大健康等科技創新在產業中的應用與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