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一個月,這么用才值
原標題:別再把o1滿血版當模型了!SpaceX前工程師公開全新使用秘籍:從討厭它到每天依賴它
文章來源:量子位
內容字數:2559字
蘋果&SpaceX前工程師揭秘o1使用秘訣:它不再是機器人!
近日,一篇由蘋果和SpaceX前工程師Ben Hylak分享的o1使用心得在網絡上引發熱議,甚至獲得了奧特曼和Brockman的轉發。文章指出,o1已經不再是一個簡單的模型,需要用變使用方法才能充分發揮其潛力。
1. o1的“蛻變”:從糟糕體驗到高效工具
Ben Hylak在o1 Pro推出當天就付費體驗,最初的感受是“糟糕透頂”。他發現o1響應速度慢,輸出結果自相矛盾,并且總是附加不必要的架構圖和優劣勢列表。這種體驗讓他在網上表達了負面評價,卻意外引來兩極分化的評論,最終促使他反思自己的使用方法。
經過調整后,Ben發現o1的真正用途在于“報告生成”。他不再將其視為機器人,而是將其視為一個需要詳細指導的工具,就像對待新員工一樣。
2. o1的正確使用方法:海量信息+明確目標
Ben總結了o1的高效使用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提供海量背景信息: 不要吝嗇信息,盡可能提供所有相關的上下文,包括嘗試失敗的方案、數據庫結構、公司背景、內部術語等。Ben建議將你原本認為“海量”的信息再乘以10倍。
描述目標而非過程: 與傳統的模型不同,不要試圖指導o1如何操作,而是直接告訴它你想要什么結果。清晰地表達你的目標,并指定輸出格式。
使用清晰的提示詞模板: Ben建議將提示詞分為四個部分:目標、輸出格式、注意事項和海量背景信息。
Ben還提到,o1的輸出通常具有學術/商業報告的風格,這與它大量的推理token有關。他嘗試用o1撰寫文章,但結果如同平淡的學生作業。
3. o1的未來:o3-mini即將到來
奧特曼轉發推文中透露了o3的相關信息:o3暫時不會向用戶開放,o3-mini將率先推出,并提供給Plus訂閱用戶使用。API定價尚未確定,但不會很高。
4. 總結
Ben Hylak的經驗表明,o1的強大之處在于其強大的信息處理能力,但前提是用戶需要轉變思維方式,以更結構化、更詳盡的方式與其互動。 o1不再是簡單的問答工具,而是更像一個需要詳細指導的“報告生成器”。 隨著o3-mini的即將推出,o1及其后續版本在AI應用領域的發展值得期待。
聯系作者
文章來源:量子位
作者微信:
作者簡介:追蹤人工智能新趨勢,關注科技行業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