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哪個AI Agent已經一覽眾山小”
原標題:大模型是新的數據庫!螞蟻開源負責人王旭:應用開發新范式,新一代LAMP正在形成 | MEET 2025
文章來源:量子位
內容字數:6701字
螞蟻集團視角下的AI時代:開源、大模型與新一代LAMP架構
本文總結了螞蟻集團開源技術委員會副主席王旭在MEET 2025智能未來大會上的演講內容,主要探討了大模型開源與閉源之爭、AI時代基礎設施變革以及新一代LAMP架構的形成。
1. AI應用的爆發式增長與基礎設施演變
過去一年半,AI技術滲透到各個應用領域,雖然沒有出現太多“新業務”,但數量提升和效率加速帶來了顯著變革。以螞蟻集團為例,大模型高效分析財報的能力遠超傳統方式。AI Agent框架項目在Llama2開源后爆發式增長,但沒有哪個項目獨占鰲頭。開源社區中,Python和低代碼開發方式成為主流,AI框架正不斷貼近應用場景。
2. 程序員與AI:從害怕到擁抱
程序員群體經歷了“害怕AI、理解AI、擁抱AI”的過程。他們一邊擔心被AI取代,一邊又用AI改造自己的工具,生產力應用正從“錄入工具”轉向“有靈魂的協作伙伴”。 這體現在IDE開發工具的社區活躍度變化上,AI輔助協作式開發日益流行。
3. GenAI時代的基礎設施變革
GenAI時代基礎設施發生了變化,但并非完全改變。算力規模迅速擴大,以GPU和高性能網絡為核心的智算硬件成為焦點。然而,底層軟件基礎設施變化不大,主要體現在技術取舍上。最大的變化源于應用范式本身,而非硬件。生成式AI的需求催生了更多新的基礎設施元素。
4. 新一代LAMP架構的形成:模型取代數據庫
王旭斷言:具備數據生成式能力的模型正在取代數據庫在傳統應用的核心位置。AI時代,新一代LAMP架構正在形成,模型比數據庫更具可遷移性,相應的數據傳輸鏈路和數據安全性需求也隨之崛起。傳統LAMP架構的核心是數據庫,而新一代架構的核心是模型,這使得基礎設施圍繞模型展開,從模型生產到服務,各個環節都受到深遠影響。
5. 對基礎設施和軟件行業人員的啟示
AI時代的應用變化需求,促使軟件架構和基礎設施進行調整和演進。開源社區數據為基礎設施和軟件行業人員提供了寶貴的參考信息,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技術發展趨勢,并做出相應的調整和改進。
總之,王旭的演講從開源社區數據出發,闡述了AI時代下大模型對傳統應用架構的沖擊,以及由此帶來的基礎設施變革和新一代LAMP架構的形成,為行業發展提供了寶貴的洞察。
聯系作者
文章來源:量子位
作者微信:
作者簡介:追蹤人工智能新趨勢,關注科技行業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