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一年里,我們與數十個團隊合作,在各個行業構建了很多大型語言模型(LLM)Agent。
原標題:OpenAI 最強競對 Anthropic:如何構建有效的 Agent
文章來源:AI前線
內容字數:11837字
高效構建大型語言模型 (LLM) Agent 的實用指南
本文總結了Anthropic公司在過去一年中與數十個團隊合作構建大型語言模型Agent的經驗,并提供了開發人員構建有效Agent的實用建議。文章的核心觀點是:成功的關鍵不在于構建最復雜的系統,而在于構建最適合需求的系統,并強調簡單性、透明度和精心設計的Agent-計算機接口 (ACI)。
1. 什么是Agent?
文章將Agent定義為由LLM動態指導其自身流程和工具使用的系統,與預定義工作流的系統形成對比。工作流通過預定義代碼路徑編排LLM和工具,而Agent則由LLM動態控制其完成任務的方式。 文章還介紹了兩種Agent系統:完全自主的系統和遵循預定義工作流的系統。
2. 何時使用(以及何時不使用)Agent
文章建議優先選擇最簡單的解決方案,僅在需要時增加復雜性。Agent系統通常會犧牲延遲和成本來換取更好的任務性能,因此需要權衡利弊。工作流更適合明確定義的任務,而Agent更適合需要大規模靈活性和模型驅動決策的任務。對于許多應用,優化單個LLM調用就足夠了。
3. 何時以及如何使用框架
文章介紹了一些可以簡化Agent系統實現的框架,例如LangChain的LangGraph、Amazon Bedrock的AI Agent框架等。但同時也指出這些框架可能會增加額外的抽象層,使調試更困難,并可能讓人傾向于增加不必要的復雜性。文章建議開發人員一開始直接使用LLM API,并在需要時再使用框架,并確保理解底層代碼。
4. 構建塊、工作流和Agent
文章詳細介紹了構建Agent系統的構建塊和幾種常見的工作流模式,包括:提示鏈、路由、并行化(分段和投票)、編排器-工作者和評估器-優化器。每種模式都說明了其適用場景和示例。
5. Agent 的使用場景和實現
文章闡述了Agent的優勢,尤其是在處理開放式問題和需要多步驟決策的任務方面。Agent的自主性使其能夠計劃和運作,但同時也帶來了更高的成本和潛在的復合錯誤風險。文章建議在受信任的環境中進行廣泛測試,并采用適當的防護措施。并舉例說明了編程Agent和計算機使用Agent。
6. 組合和自定義模式
文章強調構建塊的靈活性,開發人員可以根據不同用例進行組合和自定義。成功的關鍵在于衡量性能并迭代實現,避免不必要的復雜性。
7. 總結和核心原則
文章總結了構建高效Agent系統的三個核心原則:保持簡單性、優先考慮透明度和精心設計Agent-計算機接口(ACI)。建議從簡單的提示開始,逐步增加復雜性,并始終關注性能評估和迭代改進。
8. 附錄:實踐中的Agent和工具提示工程
附錄部分提供了兩個Agent應用的實際案例:客戶支持和編程Agent,并詳細闡述了如何對工具進行提示工程,以優化Agent的性能和可靠性,強調了良好的Agent-計算機接口(ACI)設計的重要性。
聯系作者
文章來源:AI前線
作者微信:
作者簡介:面向AI愛好者、開發者和科學家,提供大模型最新資訊、AI技術分享干貨、一線業界實踐案例,助你全面擁抱AIG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