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CS本科就業寒冬來襲!名校24屆就業率被曝不足50%,企業寧用AI不招應屆生
文章來源:新智元
內容字數:7392字
國內外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就業困境:AI時代的挑戰與應對
近年來,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國內外均出現應屆畢業生就業率低、企業更傾向于選擇AI而非招聘應屆生的現象。這篇文章將總結分析這一現象背后的原因及應對策略。
國內雙非院校計算機專業就業率低迷
某雙非院校計算機學院24屆本科生就業率不足50%,引發廣泛關注。這與人們對計算機專業就業前景的預期大相徑庭。原因在于:首先,名校學歷和技術經驗成為就業的關鍵競爭力,一流互聯網大廠更青睞名校畢業生,中小企業則更傾向于經驗豐富的社招人員;其次,國內計算機專業教學存在產學脫節現象,應屆生缺乏實際工作經驗,難以立即創造價值;最后,企業招聘成本考量,寧愿高薪聘用經驗豐富的社招人員,也不愿低薪雇用應屆生。
計算機專業遇冷與高校擴招
計算機專業就業遇冷,與高校的瘋狂擴招密切相關。20年前,計算機相關專業學生人數有限,如今許多高校計算機相關專業學生占比高達五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導致人才供過于求。此外,十年大廠程序員的職業發展也面臨挑戰,大部分人會在不同年齡段面臨被動淘汰,即使在大廠也存在團隊或部門被裁撤的風險。
大模型時代對就業市場的影響
大模型的興起改變了傳統的移動互聯網輕資產重人力模式。大模型是重資產模式,對算力資源消耗巨大,不會像移動互聯網早期那樣創造大量基礎崗位。傳統的移動互聯網行業雖然仍在盈利,但增量有限,校招崗位減少;而大模型業務只招頂級人才,普通學生難以獲得機會。這在2025屆秋招中體現得尤為明顯。
AI對程序員就業的沖擊
AI編程技術正在搶占程序員的飯碗。一些美國初創公司已經開始使用AI編寫前端代碼,后端工作也面臨挑戰。雖然AI目前還不能完全取代程序員,但“AI+程序員”的模式將成為未來趨勢,整體人力需求將減少。ChatGPT等LLM的出現,導致對初級程序員的需求下降,老程序員借助AI可以提高效率,從而淘汰一部分崗位。AI方向的高端人才需求增加,但準入門檻極高。
國外企業更傾向于AI而非應屆畢業生
一項調查顯示,近40%的企業雇主更傾向于選擇AI而非招聘應屆畢業生。雇主認為應屆畢業生缺乏實際工作經驗和團隊協作能力,而AI成本更低,無需福利,也不會請假。這反映出大學教育與職場需求之間的脫節,以及企業在人才培養方面的投入不足。
應對策略與未來展望
為了應對就業困境,計算機專業學生需要提升自身競爭力,精通一門技術,超越目前AI的能力。高校也需要改革教學模式,加強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實際技能。企業也應加大對員工的培訓投入,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AI的快速發展無疑改變了就業市場,未來這種影響將更加明顯,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適應新的時代變化。
聯系作者
文章來源:新智元
作者微信:
作者簡介:智能+中國主平臺,致力于推動中國從互聯網+邁向智能+新紀元。重點關注人工智能、機器人等前沿領域發展,關注人機融合、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對人類社會與文明進化的影響,領航中國新智能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