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是一個接一個!
原標題:那么多接入 DeepSeek 的,終于有一家支持 Function Call 了!!!
文章來源:特工宇宙
內容字數:3228字
DeepSeek R1 迎來重大升級:Function Call 功能上線,AI Agent 元年加速到來
近期,AI 領域發生了一件令人興奮的事情:DeepSeek R1,這款備受關注的大型語言模型,正式上線了備受期待的 Function Call (函數調用) 功能!這一升級標志著 DeepSeek R1 向更智能、更強大的 AI Agent 邁出了關鍵一步,也為即將到來的 AI Agent 元年注入了新的活力。
Function Call:賦予 LLM 超能力的鑰匙
Function Call 的核心在于將 LLM 從單純的文本生成器轉變為更智能的“操作員”。它通過標準化的接口,允許 LLM 調用外部工具和服務,從而突破自身能力的限制,獲取更豐富的信息和更強大的處理能力。想象一下,LLM 就像一位數字員工,而 Function Call 就是賦予它訪問各種辦公工具和資源的權限,使其能夠更高效地完成任務。
Function Call 的工作流程大致如下:用戶輸入問題后,LLM 會先嘗試自行作答;如果發現需要外部工具的幫助,它會暫停文本生成,轉而生成調用外部工具所需的精確參數;外部系統接收這些參數并執行相應操作,并將結果反饋給 LLM;最后,LLM 結合這些結果和之前的上下文,生成完整的、更準確的答案。
LLM 作為數字員工:Function Call 如何提升效率?
將 LLM 比作數字員工,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 Function Call 的價值。一個高效的數字員工需要具備以下能力:強大的認知基座、訪問外部信息的渠道以及清晰的工作規范。而 Function Call 正是填補了 LLM 在這三方面的不足。
以往,LLM 常常出現“幻覺”,即給出不準確或荒謬的答案。這通常是因為其認知基座存在缺陷,或者缺少必要的外部信息。Function Call 通過允許 LLM 調用外部工具,有效地解決了這兩個問題:它可以訪問實時信息、數據庫等,補充 LLM 的知識盲區;同時,通過規范化的接口,確保 LLM 獲取的信息可靠且可信。
清華系開源智能體框架 Eko 的巧妙應用
值得一提的是,清華系開源智能體框架 Eko 在 Function Call 的應用上展現了非凡的靈性。Eko 采用規劃層和執行層的設計:規劃層負責任務規劃,并通過 Function Call 自動生成工作流;執行層則由多個小型智能體組成,它們通過 Function Call 執行具體任務。這種架構使得 Eko 能夠更高效地處理復雜任務。
DeepSeek R1 的未來展望以及行業趨勢
DeepSeek R1 在 Function Call 功能上線后,有望在類似 Eko 的框架下展現更強大的能力。這無疑為 2025 年的 AI Agent 元年增添了強勁動力。工具調用是 Agent 的基石,字節跳動率先在 DeepSeek 上實現了這一功能,標志著 AI 技術的又一次飛躍。
雖然目前 DeepSeek R1 的 Function Call 功能還存在一些小問題,例如偶爾無法準確判斷何時調用函數或參數輸入不夠精確,但其潛力不容小覷。隨著技術的不斷改進,相信 DeepSeek R1 將在 AI Agent 領域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最后,我們也期待基于 Qwen2.5-Max 的深度推理模型的出現,相信這將進一步推動 AI 技術的進步,并為我們帶來更加智能、便捷的 AI 應用。
聯系作者
文章來源:特工宇宙
作者微信:
作者簡介:Agent Universe,專注于智能體的AI科技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