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動態歡迎閱讀
原標題:自動駕駛領域,「決策」和「感知」終于握手言和
關鍵字:小米,模型,領域,芯片,技術
文章來源:AI科技評論
內容字數:12437字
內容摘要:
軌跡預測準確率提升30%的大模型「上車」之道。作者丨郭思
編輯丨陳彩嫻
圍繞大模型應用于自動駕駛的討論熱度持續升溫,卻呈現出愈發復雜而矛盾的現象。
一方面,資本力量的積極投入,行業巨頭紛紛搶占先機。例如,特斯拉近期推出了其“端到端”的全自動駕駛軟件FSD v12版本,并已在美國和加拿大地區逐步面向非員工用戶提供更新服務。與此同時,小米汽車于23年末宣告搭載自主研發的端到端感知決策大模型的小米智能駕駛系統面世,展現其在自動駕駛領域的創新突破。
學術界同樣對此表現出濃厚興趣,諸如BEV(鳥瞰視角)技術和NLP(自然語言處理)的應用推動著汽車智能化走向新的高峰。其中,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在2023年CVPR會議上榮獲最佳論文獎的UniAD自動駕駛模型,正是全球首個實現感知決策一體化的自動駕駛大模型典范。
然而,另一方面,透過華麗的宣傳表象,實際專注于研發和應用自動駕駛大模型的企業數量并不多(據AI科技評論了解,當前在這一領域穩健推進的僅有英國Wayve等少數公司)。傳統汽車行業的模塊化管理模式長期以來形成的壁壘,令汽車行業在面對大模型試圖一攬子解決諸多問題的新模式時承受巨大壓力。
在此之前,國
聯系作者
文章來源:AI科技評論
作者微信:aitechtalk
作者簡介:雷峰網旗下AI新媒體。聚焦AI前沿研究,關注AI工程落地。
? 版權聲明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相關文章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