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動態歡迎閱讀
原標題:自組織臨界性的發現:“回過頭看,事情本可以更簡單”
關鍵字:系統,模型,粒子,臨界,理論
文章來源:人工智能學家
內容字數:0字
內容摘要:
來源:《大自然如何運作》、賽先生1987年,湯超、庫爾特·維森費爾德和我構建了顯示自組織臨界性的簡單而原始的沙堆模型。我們對這個模型做了計算,結果顯示一個遵守簡單良好的局域規則的系統能夠通過自發演化達到某種間斷平衡態,且這一演化是由一系列分立的瞬態,而非一條連續的路徑組成的。起初,我們的動機并不是真的研究沙堆——正如科學史上的許多其他發現一樣,沙堆動力學的發現也是偶然的。本章將描述促成這個發現的一些。我們走過了一段相當曲折的路,回過頭來看,事情本可以更簡單些。
本文作者、已逝的丹麥物理學家帕·巴克(Per Bak,1948年12月8日-2002年10月16日),因其對復雜系統物理學的貢獻而聞名于世在布魯克海文當時我們在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工作,這是一個大型國家實驗室,有將近 3000 名員工,坐落在長島,位于紐約市東 60 英里處。它以粒子物理中的一系列發現而聞名,其中好幾個發現被授予諾貝爾獎。這兒大多數的研究是在一個大型粒子加速器,即交變梯度同步加速器(AGS)上進行的。1962 年梅爾·施瓦茨和他的合作者利昂 ·萊德曼以及杰克 ·施泰因貝格爾發現了一個新的粒子——μ中微子。
原文鏈接:自組織臨界性的發現:“回過頭看,事情本可以更簡單”
聯系作者
文章來源:人工智能學家
作者微信:AItists
作者簡介:致力成為權威的人工智能科技媒體和前沿科技研究機構
? 版權聲明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相關文章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