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動態歡迎閱讀
內容摘要:
看不見的
絲滑交互一個月前,我們收到華為鴻蒙 NEXT 系統的推送后,馬上做了一期上手體驗。
愛范兒編輯部的伙伴們,也輪流感受了一番。雖然大家日常的主力機啥牌子都有,但給純血鴻蒙的評價都大體相同:
挺絲滑的。
而且你幾乎可以在每一個社交平臺上看到「#鴻蒙 NEXT 流暢絲滑」的話題。我也有同樣的感受,不過還是留下了幾個疑問:
絲滑是個結果,那是什么樣的過程導致的?鴻蒙 NEXT 整體和上一代系統沒有太大的區別,那細節之處差在哪里?經過了一個月的深度體驗,我發現了一些華為新系統在犄角旮旯里的考量。可能這些細到不易被察覺的優化,才是絲滑的根源。
所以今天咱們就按照每個設計的「觸達頻率」,由小及大,由點及面,由靜及動地把鴻蒙 NEXT 拆散了看看。
圖標,如此重要
屏幕是通向互聯網的窗口。
我覺得這個說法不夠準確,手機上真正能稱為「窗口/通道」的,應該是應用。
微信微博、小紅書抖音……幾乎每個小時都會點開其中的某一個或幾個,相比于系統中的其他部分,點擊 App 圖標的頻率是最多的。
App 圖標的設計經過了幾個發展階段:擬物化-扁平化-擬物和扁平化的調整。
說白了就是在仿真和簡潔
聯系作者
文章來源:愛范兒
作者微信:
作者簡介:
? 版權聲明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相關文章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