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是由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印發,旨在落實、國務院關于發展人工智能的決策部署,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開源、開放的產業生態中自我優化,并充分發揮標準在基礎共性、倫理、安全隱私等方面的引領作用,為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的標準化發展提供了明確的指導和規劃。
包括以下方面:
總體要求
- 指導思想:貫徹十九大精神,結合市場驅動和引導,建立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標準體系,加強標準頂層設計與宏觀指導。
- 建設目標:到2021年,明確人工智能標準化頂層設計,完成20項以上重點標準的預研工作;到2023年,初步建立人工智能標準體系,并在多個重點行業和領域推進。
建設思路
- 人工智能標準體系結構:包括基礎共性、支撐技術與產品、基礎軟硬件平臺、關鍵通用技術、關鍵領域技術、產品與服務、行業應用、安全/倫理八個部分。
- 人工智能標準體系框架:由上述八個部分組成,形成完整的框架。
建設內容
- 基礎共性標準:涉及術語、參考架構、測試評估等。
- 支撐技術與產品標準:包括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邊緣計算、智能傳感器、數據存儲及傳輸設備等。
- 基礎軟硬件平臺標準:涉及智能芯片、系統軟件、開發框架等。
- 關鍵通用技術標準:包括機器學習、知識圖譜、類腦智能計算、量子智能計算、模式識別等。
- 關鍵領域技術標準:包括自然語言處理、智能語音、計算機視覺、生物特征識別、虛擬現實/增強現實、人機交互等。
- 產品與服務標準:包括智能機器人、智能運載工具、智能終端、智能服務等。
- 行業應用標準:覆蓋智能制造、智能農業、智能交通等多個領域。
- 安全/倫理標準:包括安全與隱私保護、倫理等。
安全/倫理標準建設重點
- 人工智能基礎安全標準:包括安全術語、參考框架、基本安全原則和要求等。
- 人工智能數據、算法和模型安全標準:涉及數據安全、隱私保護、算法模型可信賴等。
- 人工智能技術和系統安全標準:包括開源框架安全、應用安全指南等。
- 人工智能安全管理和服務標準:涉及供應鏈安全管理、安全服務能力要求等。
- 人工智能安全測試評估標準:包括算法模型、系統和服務平臺安全、數據安全、應用風險、測試評估指標等。
- 人工智能產品和應用安全標準:針對智能門鎖、智能音箱、智慧風控、智慧客服等領域。
- 人工智能倫理標準: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醫療、應急等領域的倫理道德標準研制。
文件最后附有人工智能標準研制方向明細表,詳細列出了各個標準的具體類型和情況說明。
? 版權聲明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相關文章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