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藥物設計界限:RFpeptides框架為不可成藥蛋白質開辟新天地
「上帝之手」再次揮動!
原標題:David Baker最新成果!從頭設計大環肽結合物框架RFpeptides,為不可成藥蛋白質提供新可能性
文章來源:HyperAI超神經
內容字數:8271字
基于擴散模型的創新技術RFpeptides
在藥物研發領域,David Baker團隊推出了RFpeptides,這是一項基于擴散模型的創新技術,旨在為多種蛋白靶標設計高親和力的大環結合物。藥物研發一直是科學探索的前沿,尤其是小分子藥物因其易制備和低成本而成為主流,但面對缺乏疏水口袋的蛋白質時,這些藥物往往無能為力。
大環化合物的優勢
大環化合物因其獨特的三維結構和高親和力,能夠調節傳統小分子藥物難以觸及的分子靶標,為“不可成藥”的蛋白質提供了新的治療可能性。然而,傳統藥物開發方法耗時且成本高昂,AI的發展為藥物設計帶來了新的突破。
RFpeptides的設計流程
RFpeptides技術結合了修飾的RoseTTAFold和循環相對位置編碼的RFdiffusion,能夠生成精確的大環骨架,并通過ProteinMPNN和Rosetta Relax進行序列優化。這一流程可以高效地設計出具有不同二級結構的大環化合物,推動藥物開發和診斷技術的新應用。
研究成果與應用
研究團隊在大環結合物的從頭設計中,首先選擇了對抗癌癥具有關鍵作用的MCL1,通過RFpeptides生成了近1萬多個主鏈,并設計了相應的氨基酸序列。最終,27個設計被選中進行實驗驗證,取得了顯著的結合親和力。此外,針對MDM2、GABARAP和RbtA等靶標的研究也顯示出高效的結合能力,表明RFpeptides在藥物開發中的潛力。
David Baker的貢獻與前景
作為諾貝爾化學獎得主,David Baker在蛋白質設計領域的貢獻不可小覷。他不斷推動蛋白質結構預測和設計的進步,設計出具有特定生物功能的全新蛋白質,預示著人類在操控生命基本構件方面即將迎來新時代。這些研究成果不僅為藥物研發提供了新的思路,也有望解決一系列全球性挑戰。
總之,RFpeptides技術的出現標志著蛋白質藥物開發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為未充分探索的蛋白質靶標提供了新的治療策略,未來在生物醫藥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聯系作者
文章來源:HyperAI超神經
作者微信:
作者簡介:解構技術先進性與普適性,報道更前沿的 AIforScience 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