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越大,失望越大。OpenAI 的 Sora 就這樣在萬眾矚目中姍姍來遲,歷經 10 個月終于露出真容。熱情的用戶們蜂擁而至,甚至一度讓服務器不堪重負,甚至到目前都無法注冊。然而好景不長,這個月費高達 200 美金的”重磅產品”很快就在網絡上飽受詬病,甚至被指不如一個中國開源模型。諷刺的是,與國外用戶的差評如潮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內自媒體們幾乎異口同聲的溢美之詞。這場AI視頻,似乎并沒有像預期那樣驚艷四座。來看看一些國外推友是怎么罵的。圖:部分國外推友的對 SORA 的評論先說說虛幻引擎之父 Tim Sweeney 發布的這個趣味表情包。這已經說明了很多問題,對吧?:-)”你不過是用 GeForce 顯卡訓練了一個預測像素的模型,卻說這是個能模擬真實世界的系統。”OpenAI 官方展示的精彩內容與用戶實際體驗之間存在巨大差距,一位用戶分享了他作為 SORA Alpha 測試者的體驗。盡管他能免費無限制地使用該產品,但他認為 SORA 的生成效果很差,而且隨時間推移變得更糟。他將 SORA 與 Midjourney 做對比,認為后者能帶來更好的用戶體驗和成就感。他認為中國的模型更好,而 SORA 的失敗原因在于版權限制,并預測未來 AI 電影的突破會來自游戲領域的 AI 和 3D 技術結合,而不是當前的擴散模型方案。來自 SORA Alpha 測試員的評論當 @PurzBeats 和 @blizaine 等用戶嘗試復現 Sora 宣傳視頻中的提示詞時,得到的結果簡直判若兩物,這讓人懷疑我們用的是不是同一個模型。為此他們也進行了瘋狂的吐槽,甚至專門做了一期視頻發到 Youtube 上,標題就是“Sora:還沒準備好”,他的槽點非常具體明確:估計只有 Pro 版才值得訂閱(需要 200$/月)Plus 版(20$/月)甚至連人物視頻都不能生成畫面中除了主體之外的動作都顯得很生硬且不連貫對提示詞的執行效果很差,特別是在處理動作和鏡頭移動時價格貴得離譜本人在昨天發的文章里面進行了類似的吐槽,這里仍然要做個補充,Plus 版本不僅不能生物,而且只能生成 720p 的視頻,關鍵下載還不能去水印。MKBHD(Marques Brownlee)是一位超級大 V,在 Youtube 上有近 2000 萬粉絲,他對 SORA 進行了全面的評測分析。最后他認為 SORA 在視頻清晰度和地標場景生成方面表現出色。但他指出Sora一個明顯的短板是對物理規律的處理仍然不夠理想。因為模型對視頻中的物體缺乏真正的”理解”,所以經常會出現一些”幻覺”現象,比如物體違反常理,或者忽然消失又出現,他給了一些失敗的示例:SORA 出品的起飛的犀牛,來自@MKBHDSORA 出品的6 個手指,來自@MKBHD 并且他認為Sora缺乏類似 Kling(快手可靈)/Runway 的動態繪畫界面,使得圖片轉視頻功能難以精確控制。體操仍然是 AI 視頻的圖靈測試,Sora 一樣撲街:SORA 生成的體操,來自 @deedydas價格當然也是大家瘋狂吐槽的一個點:Pro 版要 200 美元一個月 (這還是唯一值得考慮的版本)。Plus 版基本無人問津。720p 分辨率限制,每月僅 50 次生成機會。這分明就是披著消費級產品外衣的企業級技術。你可能不明白 50 次生成機會是什么概念。假設一部 2 分鐘短片,每個鏡頭 5s,也就是至少需要 24 個鏡頭,正常來說我們剪輯至少要用到 30-50 個鏡頭(因為有的鏡頭可能會要更短)。而這個 50 次生成機會,樂觀估計也只有 60%是成功的,也就是說最多 30 個鏡頭,剛剛好能完成一個 2 分鐘的短片。但我還是要提醒下,為此你花了 140 塊錢,得到了 720p 的視頻,而且帶水印。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差不多生成數量的國產模型,都在 60 元/月(人民幣)左右,不僅是 1080p 的,而且下載還去水印,更關鍵的是質量、功能都比 SORA 更勝一籌。快手可靈的價格SORA 也支持圖生視頻,但一樣很糟糕。@Erik 反饋這個模型本身的表現還不如 @Kling_ai、@Hailuo_AI 或 @runwayml,尤其是在圖像轉視頻 (I2V) 方面。主要問題是經常出現幻覺和莫名其妙的錯誤,逼得你不得不一遍遍重新生成。模型生成的動作往往很快,但這些動作通常顯得很怪異且不連貫。這簡直就是一個 meme,來自@Erik作為一個資深玩家,這位外國朋友還不忘給我們做了一個總結。我心目中視頻模型的排名依然差不多:大多數場景首選 Kling 1.5(國產:快手可靈)動態鏡頭找 Minimax (國產:MINIMAX 海螺 AI)視頻轉視頻和鏡頭控制用 Runway關鍵幀制作選 LumaSora?也許只適合嘗試一些實驗性的、不可預期的動作故事板重混(storyboard remixing)和變體混合( variant blending)等創新功能確實很吸引人。但這些只是在不穩固的基礎上添加的 UI 創新,就像在搖搖欲墜的地基上建豪宅一樣。主流視頻 AI 工具的 CEO 們松了口氣,因為 Sora 展示的功能并無實質性突破。連騰訊的免費模型都能勝過大多數 Sora 的生成效果。圖:@Bilawal Sidhu所發 SORA 和騰訊混元的對比不僅如此,這些友都盛贊中國的視頻模型。他們認為中國在 AI 視頻領域的優勢主要來自三個方面:數據、人工標注和勞動力資源。中國擁有數量更多、教育水平更高的標注人員,他們進行大規模精細標注,持續提升模型質量 — 這在圖像轉視頻任務中尤其明顯。最后一個因素是:各機構在模型訓練和推理上的投入意愿。雖然后者美國似乎更有優勢,但如果質量始終比不過中國,這優勢還有意義嗎?歷史似乎總在重復上演。就像當初 ChatGPT 的光環逐漸被其他產品追趕甚至超越,以及 ChatGPT Search 曇花一現般的失敗,Sora 似乎也難逃這個宿命。OpenAI 仿佛陷入了一個怪圈:擅長制造轟動效應,卻在產品深耕方面屢屢掉鏈子。有趣的是,某些自媒體卻仍在延續著他們一貫的”國外月亮更圓”的論調——當他們對 Sora 的種種缺陷視而不見時,卻對國內同類產品吹毛求疵。這不禁讓人想起那句老話:練就一雙慧眼比盲目跟風要難得多。在 AI 這個快速迭代的領域,或許我們更需要的是理性的聲音和客觀的評判,而不是人云亦云的追捧或者意氣用事的貶低。? AI范兒要進“交流群”,請關注公眾號獲取進群方式投稿、需求合作或報道請添加公眾號獲取聯系方式往期推薦憋了10個月,OpenAI終于發布了Sora,但早被國產超越!點這里??關注我,記得標星哦~點個在看你最好看
? 版權聲明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