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AI幻覺能助力科學重大突破?諾獎得主Baker用得可香了
文章來源:人工智能學家
內容字數:14536字
人工智能幻覺:科學發現的加速器
本文探討了人工智能(AI)“幻覺”在科學研究中的意外價值,以及圍繞這一現象的爭議。盡管AI在其他領域因編造虛假信息而飽受批評,但在科學界,AI的“幻覺”——即生成式AI模型產生的看似不切實際的輸出——卻成為推動突破性發現的強大工具。
1. AI幻覺:利弊兩面
AI幻覺,雖然在機器人等應用中造成困擾,甚至導致巨額經濟損失,但在科學領域卻展現出意想不到的價值。它為科學家提供新的思路,促使他們探索以往從未考慮過的方向,加速了科學發現的過程。然而,公眾普遍對AI幻覺持負面看法,科學界內部也存在爭議,部分科學家認為“幻覺”一詞具有誤導性,并傾向于避免使用。
2. 加速科學發現
文章以David Baker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研究為例,闡述了AI幻覺如何幫助科學家設計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型蛋白質。Baker團隊利用AI模型生成了數百萬種全新的蛋白質結構,并成功將其中一些轉化為現實,用于癌癥治療和抗病毒感染等領域。這證明了AI幻覺在加速科學研究,尤其是蛋白質設計方面的巨大潛力。 此類研究成果的加速周期從數年縮短至數天甚至數分鐘。
3. AI幻覺的機制與應用
AI幻覺的產生源于將特定主題信息輸入生成式AI模型,并讓其重新處理信息。其結果可能看似錯誤或超現實,但有時卻能帶來重大發現。 文章中提到的其他例子包括:利用AI設計新型導管以減少細菌感染,以及AI在氣象預報中的應用,幫助科學家發現導致極端天氣的意外因素。
4. “幻覺”的爭議與替代說法
一些科學家認為“幻覺”一詞具有誤導性,因為它容易讓人聯想到引起的幻覺,并可能混淆AI模型的創造性輸出與不準確的虛假信息。他們更傾向于使用“概率分布”等更學術的術語來描述AI模型的輸出。 此外,AI生成的科學信息也可能存在被虛假信息污染的風險,需要嚴格的驗證。
5. 科學界的態度與未來展望
盡管存在爭議,“幻覺”在科學研究中的積極作用已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科學家們強調,AI幻覺的創造性源于自然科學的客觀事實,而非主觀臆斷或虛假信息。 最終,AI生成的任何結果都需要經過實驗驗證。 文章最后表達了對AI在科學發現中巨大潛力的樂觀預期,認為AI將幫助人類揭開生命奧秘,并為疾病治療和健康改善帶來性的突破。
聯系作者
文章來源:人工智能學家
作者微信:
作者簡介:致力成為權威的人工智能科技媒體和前沿科技研究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