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受夠了。
原標題:現在的搜索引擎,快被AI垃圾淹成賽博糞坑了。
文章來源:大數據文摘
內容字數:4524字
AI垃圾泛濫:互聯網的信任危機
本文作者卡茲克講述了AI生成內容泛濫對日常生活造成的困擾,并分析了其成因及影響。
1. AI垃圾入侵日常生活
作者以尋找蛇的動漫風格參考圖為例,揭示了搜索引擎結果中AI生成圖片的劣質、泛濫現狀。不僅是“蛇”,關鍵詞“牡丹”、“龍”等搜索結果也充斥著低質量的AI生成內容,即使在專業的素材網站,AI垃圾圖片也大量存在,嚴重影響了作者的創作靈感。
2. AI垃圾的來源與傳播
通過追溯圖片來源,作者發現AI垃圾圖片主要來自短視頻平臺和內容平臺。大量的“復制人”賬號批量發布幾乎一模一樣的AI生成圖片和文案,利用算法的加持,迅速擴散到互聯網的各個角落。這些賬號以流量變現為目的,通過AI工具高效生產內容,成本極低,卻能獲得不錯的流量和收益。
3. 流量激勵下的“AI割韭菜”
作者指出,內容平臺的流量激勵機制是AI垃圾泛濫的重要原因。為了追求流量變現,一些人利用AI工具批量生產內容,效率遠高于人工創作,從而獲取更高的收益。更甚者,一些人打著AI致富的旗號,兜售所謂的“高質量AI群”和“定制私域”,進行“割韭菜”行為。
4. AI垃圾的迭代與危害
AI垃圾不僅影響用戶的創作靈感和搜索體驗,更令人擔憂的是,這些垃圾內容會被AI再次抓取和學習,形成惡性循環,不斷生成更新的垃圾內容,最終形成“賽博喂屎”的局面。這種現象不僅存在于圖像領域,也蔓延至文本等其他模態。
5. 應對AI垃圾的思考
作者呼吁,面對AI垃圾的泛濫,我們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去尋找和守護真正有價值的內容,堅持內容創作的源頭清泉,維護互聯網的真誠和信任。 我們并非束手無策,而是需要更加積極主動地去識別、過濾和AI垃圾,守護互聯網的健康生態。
6. 結語
文章以充滿警示意味的結尾告誡讀者,在信息的時代,我們需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去識別和AI垃圾,守護互聯網的信任,并堅信好內容終將被發現。
聯系作者
文章來源:大數據文摘
作者微信:
作者簡介:普及數據思維,傳播數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