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爾茨獎獲得者、華裔數學家陶哲軒最新論文被拒稿引發熱議
原標題:被 AI 分掉精力的數學天才陶哲軒,論文被拒了
文章來源:智猩猩GenAI
內容字數:9227字
菲爾茨獎得主陶哲軒論文被拒,引發學術界熱議
本文總結了菲爾茨獎獲得者陶哲軒論文被拒及其引發的學術界討論,并簡要介紹了即將舉辦的第四屆全球自動駕駛峰會。
1. 陶哲軒論文被拒
菲爾茨獎得主陶哲軒在社交平臺上分享了其論文被期刊拒稿的經歷。他表示被拒稿對他來說很常見,并解釋了學術界普遍存在的“成功偏見”,即只關注成功案例而忽略失敗案例,這可能導致“冒名頂替綜合癥”。陶哲軒還分享了他過去被拒稿的一些趣事,其中包括一篇論文兩次被同一期刊拒稿,第一次是因為“沒有解決全部的猜想”,第二次是因為“只針對 epsilon 做了改進”。
2. 學術界對審稿機制的討論
陶哲軒的經歷引發了學術界對論文審稿機制的熱烈討論。許多人認為審稿人的選擇和評審過程存在問題,審稿人可能會帶有偏見,期刊在選擇審稿人方面不夠重視。一些網友建議采用雙盲審或更嚴格的審稿流程,以減少偏見的影響。也有人提出了一種多層級審稿機制,根據作者的知名度和論文質量分流到不同級別的審稿人,以提高效率和公平性。但該機制也面臨一些現實挑戰,例如審稿人數量限制、匿名審稿的局限性等。
3. 陶哲軒在AI領域的貢獻
除了在數學領域的成就,陶哲軒還在AI領域積極探索。他近期在IMO 2024發表了關于“AI與數學”的演講,并與OpenAI高管進行過線上對談,探討AI在數學領域的應用前景。他參與了美國總統科技顧問委員會成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工作組,并積極推動AI與數學的結合。陶哲軒的“等式理論計劃”也展示了AI在數學證明中的作用。
4. 對漸進式研究成果的討論
陶哲軒被同一期刊兩次拒稿的經歷,引發了關于學術界對漸進式研究成果評價的討論。一些網友認為,期刊過于關注單篇論文的影響力,而忽略了漸進式研究成果的累積價值。他們建議,評價一個研究人員的標準應該是其取得進步的總和,而不是僅僅關注單篇論文的影響力。這種評價機制更有利于鼓勵合作和持續的科研進展。
5. 第四屆全球自動駕駛峰會預告
最后,文章還預告了將于1月14日在北京舉辦的第四屆全球自動駕駛峰會。峰會將涵蓋自動駕駛領域的多個主題,包括端到端自動駕駛、城市NOA、自動駕駛視覺語言模型和自動駕駛世界模型等,演講嘉賓已全部敲定,最終議程將于本周公布。
聯系作者
文章來源:智猩猩GenAI
作者微信:
作者簡介:智猩猩旗下公眾號之一,深入關注大模型與AI智能體,及時搜羅生成式AI技術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