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只需要 1/3 價格的 5070 就可以媲美 4090?黃仁勛被指偷換概念
文章來源:AI范兒
內容字數:5815字
CES 2025:RTX 5070 與 RTX 4090 的性能爭議
在剛剛結束的 CES 2025 展會上,英偉達 CEO 黃仁勛關于 RTX 5070 顯卡性能的聲明引發軒然。他聲稱售價 549 美元的 RTX 5070 性能可媲美售價 1599 美元的 RTX 4090,這一說法在業界引發巨大爭議,迫使我們重新思考 AI 時代顯卡性能的定義和衡量方法。
1. 硬件規格的巨大差異
從硬件規格來看,RTX 5070 和 RTX 4090 的差距顯著。RTX 4090 在流式多處理器、CUDA 核心、Tensor 核心、光追核心以及顯存容量和帶寬方面均大幅領先 RTX 5070,幾乎是后者的兩到三倍。雖然 RTX 5070 的功耗更低,但其核心數量較少,導致原始性能遠低于 RTX 4090。具體性能指標方面,RTX 4090 在著色器性能、光線追蹤性能和 AI 運算能力上都明顯領先。
2. DLSS 4:性能提升的關鍵
英偉達將 RTX 5070 與 RTX 4090 性能相近歸功于 DLSS 4 技術。DLSS 4 的多幀生成技術,通過“預測未來”而非“插值過去”,可以為每個渲染幀額外生成最多三個幀,從而大幅提升幀率。在支持 DLSS 4 的游戲中,RTX 5070 的幀率確實可以接近甚至超越 RTX 4090,但這是建立在 AI 渲染技術基礎之上的,而非原生性能的提升。
3. “虛擬幀”與輸入延遲的爭議
DLSS 4 生成的“虛擬幀”引發了關于真實性能的質疑。雖然 DLSS 4 可以顯著提升幀率,但它也引入了額外的延遲,對部分玩家的游戲體驗造成影響。此外,DLSS 4 的效果依賴于原始幀率,如果原始幀率過低,即使提升后幀率很高,游戲體驗也可能不佳。這凸顯了 AI 渲染技術在提升幀率的同時,也可能帶來負面影響。
4. AI 算力增長曲線的質疑
黃仁勛展示的 AI 算力增長曲線也引發爭議。該曲線顯示英偉達 AI 算力在十年間提升了 1000 倍,但這一數據是基于不同精度標準(FP16、FP8、FP4)下的對比,這使得數據的可信度受到質疑。降低精度雖然能提升運算速度,但也意味著計算精度的損失,并非所有 AI 工作負載都適用。
5. 結論:營銷與技術透明度的平衡
RTX 5070 通過 DLSS 4 在特定場景下實現了接近 RTX 4090 的幀率,AI 技術正在重塑游戲圖形的未來。但英偉達在營銷策略上,無論是使用 AI 增強幀率對比性能,還是使用不同精度標準展示算力提升,都存在夸大宣傳的嫌疑。 對于普通玩家來說,選擇 RTX 5070 需要根據自身需求權衡原生性能和 AI 渲染帶來的延遲。 在追求驚艷的數據的同時,技術傳播的透明度和嚴謹性同樣重要。真正的技術進步應該體現在實打實的性能提升和用戶體驗改善上。
聯系作者
文章來源:AI范兒
作者微信:
作者簡介:專注于探索 AIGC,發掘人工智能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