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機接口:連接神經元與數字世界
原標題:腦機接口:連接神經元與數字世界
文章來源:人工智能學家
內容字數:8698字
哈佛校友攜手研發腦機接口,助力癱瘓患者重獲新生
本文講述了哈佛醫學院兩位校友Craig Mermel和Ben Rapoport在二十年后,共同致力于利用微創神經植入技術改善人類健康的故事,他們正引領腦機接口(BCI)技術的發展,將神經元與數字世界連接起來。
命運般的相遇與二十年后的合作
文章開頭講述了Mermel和Rapoport在2004年哈佛醫學院入學面試時的一次偶然相遇,這段經歷為他們日后的合作埋下了伏筆。二十年后,他們共同創立了精密神經科學公司(Precision Neuroscience),致力于研發腦機接口技術。
腦機接口技術:從科幻走向現實
文章介紹了腦機接口技術的起源和發展歷程,從Jacques Vidal在1973年提出概念,到Matt Nagle成為首位受益于該技術的癱瘓患者,再到猶他陣列的出現,推動了該領域的技術進步。現代電極陣列可以同時調節數百或數千個神經元活動,解碼大腦信號,實現用思想控制計算機。
Precision Neuroscience:微創植入,恢復功能
文章重點介紹了Rapoport創立的Precision Neuroscience公司,以及其研發的“第7層皮層接口”——一種柔性植入物,可直接植入大腦皮層表面,通過微創手術植入,并可逆移除。該技術已在18名患者身上進行了測試,預計早期版本將于2025年進入商業市場。
技術突破與倫理挑戰并存
文章探討了腦機接口技術帶來的倫理挑戰,特別是關于大腦隱私的擔憂。Mermel強調,神經數據屬于患者,只能在征得患者同意的情況下使用,并為患者的直接利益服務。Precision公司高度重視數據安全和患者隱私。
哈佛-麻省理工學院健康科學與技術項目的影響
文章指出,Mermel和Rapoport在哈佛-麻省理工學院健康科學與技術(HST)項目中的學習經歷為他們的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該項目注重培養學生將醫學與更廣泛的問題聯系起來,并具備深厚的定量數學技能,這與兩位校友的背景和研究方向高度契合。
從Neuralink到Precision Neuroscience:技術路線的選擇
文章解釋了Rapoport離開Neuralink的原因,他認為Neuralink的穿透性電極會損傷大腦,而Precision Neuroscience的表面植入技術則更創,能夠獲得高質量的大腦信號,且具有可逆性,更容易獲得監管部門的許可。
臨床試驗與未來展望
文章描述了Precision Neuroscience公司進行的人體試驗,以及該技術的潛在應用,包括作為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斷工具,以及幫助癱瘓患者恢復操控電腦和假肢的能力。公司計劃在未來兩年內推出無線系統,主要面向癱瘓病人。
BCI產業的快速發展與未來方向
文章最后展望了BCI產業的快速發展前景,并強調了Rapoport對于未來發展的謹慎態度,他認為目前的研究重點是醫療應用,而非科幻小說中描繪的與人工智能融合等。
聯系作者
文章來源:人工智能學家
作者微信:
作者簡介:致力成為權威的人工智能科技媒體和前沿科技研究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