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提前上演百鏡大戰,AI眼鏡這2個方向4大技術最火
十大中國AI眼鏡霸場,Meta不見蹤影。
原標題:CES提前上演百鏡大戰,AI眼鏡這2個方向4大技術最火
文章來源:Founder Park
內容字數:8450字
CES 2025:中國AI眼鏡廠商強勢崛起
智東西記者在CES 2025深度體驗后發現,AI眼鏡成為最受關注的智能硬件產品,展臺人滿為患。值得注意的是,幾乎所有備受關注的AI眼鏡產品都來自中國品牌,包括雷鳥創新、Rokid、李未可科技等,既有行業老兵,也有新興企業。雖然Meta RayBan的成功引爆了AI眼鏡市場,但如今的聚光燈卻打在了中國品牌身上。
1. AI眼鏡產品多樣化,輕量化成趨勢: CES展出的AI眼鏡主要分為AI拍攝眼鏡和AI+AR眼鏡兩大類。AI拍攝眼鏡以Meta RayBan為對標,注重輕量化,例如雷鳥V3和李未可科技的Meta Lens View。AI+AR眼鏡則強調顯示功能,采用光波導等技術,例如Rokid Glasses和莫界科技的產品。Halliday Glasses則另辟蹊徑,采用微投影技術實現“隱形顯示”。 無論哪種類型,輕量化(35g-50g)都是共同的趨勢。
2. 對標Meta,超越Meta: 中國AI眼鏡廠商正努力超越Meta RayBan,其核心在于提升AI體驗,這包括四個方面:拍攝能力、音頻體驗、眼鏡本身的舒適性和AI功能的易用性。
3. 拍攝能力成為剛需: 空間智能時代,強大的拍攝能力成為AI眼鏡的剛需。第一人稱視角拍攝是重要賣點,廠商通過定制鏡頭、傳感器和芯片等全鏈路優化來提升拍攝體驗。
4. 輕量化、小型化、定制化是技術迭代方向: 為了實現輕便舒適的佩戴體驗,廠商們致力于零部件的輕量化、小型化和定制化,例如定制揚聲器和高密度電池。
5. AI體驗仍需提升: 目前AI眼鏡的AI功能大多是“半成品”,響應速度慢是主要問題。廠商們正努力通過意圖識別模型等技術來提升AI響應速度,縮短“可用”與“好用”之間的差距。
6. 2025年AI眼鏡大戰: 2025年將是AI眼鏡市場競爭激烈的一年。中國廠商在CES上展現了強大的競爭力,但仍面臨硬件、軟件、算法和生態系統等方面的挑戰。只有在硬件、軟件和服務方面都做到極致,才能真正提升用戶體驗,贏得市場。
總而言之,中國AI眼鏡廠商在CES 2025上展現了強勁的勢頭,但要真正贏得市場,還需要持續的創新和努力,提升AI體驗是關鍵。
聯系作者
文章來源:Founder Park
作者微信:
作者簡介:來自極客公園,專注與科技創業者聊「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