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奪權還在反轉,聯創和副總裁都被挖走了,大模型復聯成形??
原標題:OpenAI大!翁荔等21人投奔前CTO,北大同濟復旦校友撐場,組建AI豪華戰隊
文章來源:智東西
內容字數:6465字
OpenAI“黃埔軍校”再出猛將:Thinking Machines Lab強勢來襲
近日,前OpenAI CTO米拉·穆拉蒂(Mira Murati)創立的Thinking Machines Lab正式官宣,引發業界廣泛關注。這家新公司匯聚了來自OpenAI、谷歌、Meta等科技巨頭的頂尖人才,陣容豪華,被譽為AI圈的“復仇者聯盟”。
1. 豪華團隊陣容:OpenAI前高管集體出走
Thinking Machines Lab的29名成員中,21人來自OpenAI,包括前OpenAI研究副總裁Barret Zoph(CTO)、前OpenAI聯合創始人John Schulman(首席科學家)等核心人物。此外,團隊還吸納了來自谷歌、Meta、Character.AI等公司的優秀人才,擁有豐富的ChatGPT、Llama等熱門AI產品開發經驗。 這已經是OpenAI前高管組建的第三支豪華創業團隊,此前Anthropic和Safe Superintelligence的估值均已超過百億美元。
2. 華人力量崛起:多位核心成員貢獻突出
團隊中值得關注的是四位華人成員:聯合創始人翁荔(Lilian Weng)、劉瀛海(Yinghai Lu)、Stephen Chen和Randall Lin。翁荔曾任OpenAI研究安全副總裁,其個人博客廣受好評;劉瀛海是PyTorch早期核心成員,參與了Llama 2的研發;Stephen Chen在Meta和谷歌擁有豐富的基礎設施經驗;Randall Lin則參與了ChatGPT的開發。他們的加入,展現了華人科學家在全球AI領域日益增長的影響力。
3. 公司目標與發展方向:專注先進模型、基礎設施和多模態
Thinking Machines Lab致力于三個核心領域:先進模型智能、高質量基礎設施和先進多模態能力。他們希望讓AI系統更易于理解和定制,并更廣泛地應用于各個領域。公司計劃在未來幾周內發布新產品,并專注于不同領域的人機協作。
4. OpenAI人才流失與行業發展:新競爭格局的形成
OpenAI人才的持續流失,一方面反映了其內部管理和發展模式存在挑戰,另一方面也促進了AI領域的創新和競爭。Thinking Machines Lab的出現,將進一步加劇AI產業的競爭,并推動大模型技術的快速發展和落地應用。 這表明,OpenAI已經成為美國AI創業圈的“黃埔軍校”,其前員工創立的公司正逐漸成為其強勁的競爭對手。
5. 總結:行業新星冉冉升起
Thinking Machines Lab的成立,標志著AI領域又一匹黑馬的誕生。其豪華的團隊陣容、明確的發展方向以及對AI產業落地的關注,使其成為未來值得關注的焦點。 這支由AI領域頂尖人才組成的團隊,將如何改變未來的AI格局,值得我們拭目以待。
聯系作者
文章來源:智東西
作者微信:
作者簡介:智能產業新媒體!智東西專注報道人工智能主導的前沿技術發展,和技術應用帶來的千行百業產業升級。聚焦智能變革,服務產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