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微軟宣稱量子計算取得突破,遭物理學家深度質疑,有撤稿歷史
文章來源:人工智能學家
內容字數:9811字
微軟“Majorana 1”量子處理器引發的爭議
2025年2月19日,微軟高調宣布推出全球首款基于拓撲量子比特的量子處理器“Majorana 1”,宣稱其為實用量子計算邁出了變革性的一步。然而,這一消息并未獲得廣泛認可,反而引發了業內諸多質疑。
1. 技術細節的缺失與過往
微軟公布的信息有限,僅在《自然》雜志發表了論文,但論文僅呈現中間結果,并未涵蓋后續實驗,且只證明了馬約拉納零能模的非局域關聯特性,并未證明存在拓撲量子比特。這與2018年微軟團隊曾宣稱發現馬約拉納零能模,后于2021年撤稿的,形成鮮明對比,進一步降低了“Majorana 1”的可信度。許多研究人員認為,在沒有看到量子比特操作的額外數據前,難以對其進行全面評價。
2. 對技術路線的質疑
部分研究人員甚至對微軟基于拓撲馬約拉納量子比特的整體技術路線表示懷疑,認為其理論根基存在問題。奧地利科學技術研究所的物理學家Georgios Katsaros認為目前信息有限,難以評價;德國亥姆霍茲研究中心的物理學家Vincent Mourik則直言該方法行不通。
3. 量子計算領域的激烈競爭
量子計算領域競爭激烈,谷歌、IBM等巨頭也在積極投入研發。谷歌已發布包含105個物理量子比特的量子芯片Willow;IBM的量子計算研究也在穩步推進。微軟的Azure Quantum云服務也提供對其他公司芯片的訪問。微軟若想憑借“Majorana 1”占據一席之地,需要克服技術質疑,并應對來自競爭對手的壓力。
4. 微軟面臨的挑戰與未來展望
微軟目前在技術細節方面有所保留,這在競爭激烈的量子計算領域引發了猜測。為了證明其成果的可靠性和創新性,微軟需要盡快公布更多詳細的技術細節,并積極回應業界的質疑。最終能否實現實用化量子計算的重大突破,仍有待時間的檢驗。 未來,微軟的量子芯片可能在2030年前通過Azure提供服務。然而,在谷歌、IBM等巨頭的強力競爭下,微軟能否在量子計算領域脫穎而出,還有待觀察。
5. 總結
微軟“Majorana 1”的發布引發了業界熱議,其技術細節的缺乏和過往,以及來自競爭對手的壓力,都給微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未來,微軟能否克服這些挑戰,最終實現其在量子計算領域的宏偉目標,將是業界持續關注的焦點。
聯系作者
文章來源:人工智能學家
作者微信:
作者簡介:致力成為權威的人工智能科技媒體和前沿科技研究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