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簽:細胞
復旦團隊重大突破登Cell,破紀錄復活「冰封」18個月人腦!三體云天明計劃成真?
新智元報道編輯:Aeneas 好困 【新智元導讀】就在剛剛,復旦的科學家們成功了冷凍18個月的人類大腦,直接破了低溫技術領域紀錄,登上了Cell子刊。網(wǎng)友們紛紛...
識別細胞也能用大模型了!清華系團隊出品,已入選ICML 2024 | 開源
水木分子 投稿量子位 | 公眾號 QbitAI大模型帶來的生命科學領域突破,剛剛再傳新進展。 來自清華系,使用大模型實現(xiàn)了單細胞身份識別,同時模型LangCell也正...
最詳細人腦3D地圖登Science!GPT-4參數(shù)只相當于人類0.2%
克雷西 發(fā)自 凹非寺量子位 | 公眾號 QbitAI芝麻粒大小的人腦組織,突觸規(guī)模就相當于一個GPT-4! 谷歌與哈佛聯(lián)手,對局部人腦進行了納米級建模,論文已登Scien...
十年磨一「圖」,谷歌震撼發(fā)布納米級人腦圖譜!AI加持人類大腦研究
新智元報道編輯:編輯部 【新智元導讀】就在今天,人們被這張1立方毫米的納米級人腦皮層圖震撼到了。谷歌的十年神經(jīng)科學成果——人腦圖譜,也登上了Science。其...
平均準確率達96.4%,中山大學&重慶大學開發(fā)基于Transformer的單細胞注釋方法
將 ScienceAI設為星標 第一時間掌握 新鮮的 AI for Science 資訊編輯 | 蘿卜皮 使用測序 (scATAC-seq) 技術對轉座酶可及的染色質進行單細胞測定,可在單細胞...
輝瑞 AI 方法登 Science,揭示數(shù)以萬計的配體-蛋白質相互作用
將 ScienceAI設為星標 第一時間掌握 新鮮的 AI for Science 資訊編輯 |X 盡管蛋白質結構預測取得了重大進展。但對于 80% 以上的蛋白質,迄今為止尚未發(fā)現(xiàn)小分...
誰會是人類智慧的繼承者?| 智能漸近線
有這樣一種智能體:他們由多個彼此關聯(lián),共同處理信息的部件構成。他們內部穿梭著各種電信號,這些信號控制著其自身正常運轉的方方面面。他們通常智商很高,...
《Nature》視覺在大腦發(fā)育中起著關鍵作用
來源:神經(jīng)生物學 編輯:Lisa 審核:mingzlee7科學家們早就知道,我們的大腦被組織成專門的區(qū)域,每個區(qū)域負責不同的任務。例如,視覺皮層處理我們看到的東西...
紐約大學Bud Mishra教授:AI時代,人類與智能機器如何共生?
大數(shù)據(jù)文摘授權轉載自AI科技評論 作者:喬燕薇 編輯:岑峰 假如AI有了主體意識,他們可以思考,可以決策,甚至違抗人類,世界將如何變化? 人類對人工智能的...
納米尺度下的單粒子追蹤,廈門大學方寧團隊用 AI 奏響「細胞里的搖滾」
作者:田小幺 編輯:李寶珠,三羊 廈門大學方寧教授團隊基于深度學習,研發(fā)了一種自動化、高速、多維的單粒子追蹤 (SPT) 系統(tǒng),打破了細胞微環(huán)境中納米顆粒旋...
紐約大學 Bud Mishra 教授:AI 時代,人類與智能機器如何共生?
作者丨喬燕薇 編輯丨岑峰 假如AI有了主體意識,他們可以思考,可以決策,甚至違抗人類,世界將如何變化? 人類對人工智能的期待與擔憂始終并存。早在上世紀四...
《Science》永不老化的RNA:神經(jīng)細胞持續(xù)一生的秘密
來源:生物通 大腦神經(jīng)細胞中的某些RNA分子可以持續(xù)一生而不被更新。來自Friedrich-Alexander大學的神經(jīng)科學家現(xiàn)在與來自德國、奧地利和美國的研究人員一起證...
Nature | 逆轉時光:一項針對小鼠的研究揭示了免疫系統(tǒng)年輕化的可能
引言在21世紀的今天,科學家們正不斷尋找方法來延緩衰老過程,其中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是如何恢復老化的免疫系統(tǒng)。近期的一項研究揭示了一種通過針對血液干細...
AI干6周=生物學家134年!斯坦福生物學基礎模型開啟生物學AI時代
新智元報道編輯:alan 【新智元導讀】AI在生物學領域的成績再添一筆,斯坦福大學開發(fā)的生物學基礎模型,在短短6周內就發(fā)現(xiàn)了人類花了134年才發(fā)現(xiàn)的Norn細胞,...
《Nature》特刊:里程碑式的表觀基因組腦圖譜
來源:生物通 這一開創(chuàng)性研究作為大腦計劃的一部分,分析了200萬個小鼠腦細胞,揭示了腦細胞類型和基因調控的復雜細節(jié),增強了對大腦功能和疾病的理解。索爾...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1150200113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