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簽:細胞
抗擊化療耐藥性與腫瘤復發(fā)!山東大學研究團隊用 AI 構筑乳腺癌干細胞的有力防線
作者:田小幺 編輯:李寶珠,李姝 山東大學呂海泉、孫蓉、張凱及山西醫(yī)科大學梅齊,聯(lián)合螺旋矩陣公司等研究團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運用機器學習技術,基于 ...
Cell | 細胞衰老實驗的全新標準:體內(nèi)研究的必要信息指南生物探索 2024年08月17日 15:25 江蘇
來源:生物探索 引言Hayflick和Moorhead首次發(fā)表的細胞衰老研究將其定義為人成纖維細胞的極限增殖能力【1】。自此之后,研究人員通過細胞培養(yǎng)系統(tǒng)在衰老誘導...
直播預告丨清華大學博士后李雨哲詳解 Cell/Nature 子刊論文,探索基因組學的 AI 應用
作者:李寶珠 編輯:李寶珠 「Meet AI4S」系列直播第二期,邀請到了清華大學張強鋒實驗室博士后李雨哲。8 月 21 日,李雨哲博士將以線上直播的形式進一步為大...
「AI抗癌」讓腦瘤細胞轉為免疫細胞,生存幾率猛漲75%,即將進入臨床試驗
新智元報道編輯:耳朵 喬楊 【新智元導讀】南加州大學凱克醫(yī)學院利用AI技術將腦癌細胞轉化為免疫細胞,在膠質母細胞瘤小鼠模型中將生存機會提高了75%。膠質母...
學術分享丨清華大學博士后李雨哲詳解 Cell/Nature 子刊論文,探索基因組學的 AI 應用
作者:李寶珠 編輯:李寶珠 「Meet AI4S」系列直播第二期,邀請到了清華大學張強鋒實驗室博士后李雨哲。8 月 21 日,李雨哲博士將以線上直播的形式進一步為大...
如何讓細胞進行計算?國內(nèi)四高校提出生物計算元器件設計全新方法,登Cell
來源:ScienceAI 編輯:蘿卜皮 作者:論文團隊 細胞猶如一臺計算機,每時每秒都在接收、分析和處理來自環(huán)境中的不同信息:外界信息通過細胞內(nèi)高度并行的信號...
萬字長文,騰訊、清華等多位生物大模型作者專訪,暢談AI生物學,解析大型細胞模型技術
來源:ScienceAI 編輯:KX 大型語言模型(LLM)在自然語言處理和理解領域已取得重大突破。 在生物學領域,一些采用類似 LLM 結構的大型細胞模型(Large Cellu...
ML如何推動結構生物學的發(fā)展?哈佛科學家用AI在最小尺度上研究人類發(fā)育
來源:ScienceAI 編輯:白菜葉 對于結構生物學家 Lucas Farnung 來說,沒有比單個受精卵如何發(fā)育成一個功能齊全的人類更令人著迷的問題了。他正努力在最小尺...
登 Cell 子刊!清華大學張強鋒課題組開發(fā) SPACE 算法,組織模塊發(fā)現(xiàn)能力領先同類工具
作者:梅菜 編輯:三羊,李寶珠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chuàng)新中心/清華-北大生命科學聯(lián)合中心張強鋒副教授課題組開發(fā)了基于圖自編碼器深度學習...
人機融合即將成真!納米機器人癌細胞,腫瘤生長抑制70%|Nature子刊
新智元報道編輯:耳朵 庸庸 【新智元導讀】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的研究團隊開發(fā)一種DNA納米機器人設備,開創(chuàng)靶向癌癥治療新方向。該機器人隱藏的「武器」僅在腫...
1億參數(shù)的細胞大模型來了!登Nature子刊,清華大學團隊發(fā)布scFoundation:對2萬基因同時建模
作者:梅菜 編輯:李寶珠 清華大學自動化系生命基礎模型實驗室和電子系/AIR 合作開展研究,構建了擁有 1 億參數(shù)的 scFoundation 細胞大模型。近年來,大規(guī)模...
生命的出現(xiàn)是宇宙演化中預期必然出現(xiàn)的相變嗎?
來源:混沌巡洋艦 近日一篇由STUART KAUFFMAN和ANDREA ROLI撰寫的arxiv論文,對生命給出了一個新的形式化定義,并指出根據(jù)該定義,生命是宇宙演化中預期必然...
清華系細胞大模型登Nature子刊!能對人類2萬基因同時建模,代碼已開源
白交 發(fā)自 凹非寺量子位 | 公眾號 QbitAI生命科學領域的基礎大模型來了! 來自清華、百圖生科的團隊提出的單細胞基礎大模型scFoundation,登上Nature Methods...
生命大科學:從微觀到介觀的組學研究
本文刊載于《中國科學院院刊》2024年第5期“專刊: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努力搶占科技制高點”吳家睿1 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chuàng)新中心 2 上海交通大學 主動健...
CellAgent:LLM Agent 助力單細胞測序數(shù)據(jù)分析的重要突破丨AI 4 Science
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自2013年被《Nature Methods》雜志評為年度技術以來,已快速發(fā)展十余年。 隨著技術成本降低和研究推進,該技術在臨床和生物學研究中的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