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簽:神經元
ICLR 2024 | 連續學習不怕丟西瓜撿芝麻,神經形態方法保護舊知識
機器之心報道 機器之心編輯部以脈沖神經網絡(SNN)為代表的腦啟發神經形態計算(neuromorphic computing)由于計算上的節能性質在最近幾年受到了越來越多的...
使用 LLM 設計「硅大腦」:Hopkins 團隊利用 ChatGPT 自動描述尖峰神經元陣列
來源:ScienceAI 編輯:蘿卜皮 大型語言模型(LLM)能夠根據各種提示(包括代碼生成)合成聽起來合理的響應,因此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
OpenAI官宣開源Transformer Debugger!不用寫代碼,人人可以LLM黑箱
新智元報道編輯:編輯部 【新智元導讀】剛剛,OpenAI超級對齊團隊負責人官宣開源Transformer調試器。研究人員不用寫代碼,就能快速探索LLM的內部構造了!AGI...
OpenAI開源了:Transformer自動debug工具上線GitHub
機器之心報道 編輯:澤南不用敲代碼,就可以快速探索模型結構。最近時常被吐槽不夠開源的 OpenAI,突然開放了一次。 今天一早,OpenAI 機器學習研究員 Jan Le...
Science:又要說話,又要呼吸,大腦怎么顧得上的?
來源:生物通 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大腦回路,它可以驅動發聲,并確保你只在呼氣時說話,在吸氣時停止說話。新發現的回路控制著發聲所需的兩個動...
2024「大腦獎」揭曉,3人獲獎!AI先驅Sejnowksi曾與Hinton發明神經網絡第一算法
新智元報道編輯:桃子 【新智元導讀】2024「大腦獎」揭曉,3位先驅獲獎!AI先驅Sejnowksi曾與Hinton發明神經網絡第一算法。2024「大腦獎」公布了! 今年,大...
手撕CNN:綜述論文詳解卷積網絡的數學本質
近日南洋理工大學研究者發布了一篇描述卷積網絡數學原理的論文,該論文從數學的角度闡述整個卷積網絡的運算與傳播過程。該論文對理解卷積網絡的數學本質非常...
成功!馬斯克官宣首個Neuralink腦機接口人類,意念操控鼠標,全民機器人時代來了?
新智元報道編輯:編輯部 【新智元導讀】剛剛,馬斯克宣布,首個植入Neuralink大腦芯片的人類已經完全康復,患者僅用意念,就可以控制鼠標。Neuralink開創的腦...
涌現的復雜神經動力學
來源: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集智俱樂部” 作者:Dante R. Chialvo 作者:Dante R. Chialvo 譯者:劉培源、郭瑞東 排版:阿不鯨 封面:KoMa Zhang導語/Introduc...
蘋果極致LLM端側方案:LLM in a flash
700個開發硬件免費申請?現金大獎!生成式 AI、機器人 AI、PC AI 三大賽道!AMD Pervasive AI 開發者挑戰賽報名火熱進行中,掃碼了解詳情并報名~導讀本文是知...
Nature:兩篇論文揭秘大腦功能中最神秘的一個方面
來源:生物通 這一發現補充了另一項研究,該研究也于2月7日發表在《自然》雜志上,由洛克菲勒大學的一個獨立研究小組領導,該小組描述了果蠅中相同神經元回路...
大腦連接圖有助于神經形態芯片發展
NATURE PHYSICS 來源:IEEE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 在神經科學領域,就像在地理學、基因組學和其他許多領域一樣,沒有一張好的地圖很難導航。大腦繪圖技術(https...
Nature | 揭秘人類語言產生的神經元機制:單個神經元如何編碼自然語言
引言語音作為人類最基本的交流方式之一,其復雜性和精細度一直是神經科學研究的重點。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進步,特別是高密度神經電極技術如Neuropixels的出現...
腦機接口安全嗎?馬斯克帶團隊來解密|中企薦讀
就像在大腦中植入了一部智能手機。來源:Neuralink產品發布會(YouTube) 編譯:吳瑩 董斌 頭圖來源:視覺中國 內容來源:中國企業家雜志 “腦機接口技術可以...
神經復雜性經典綜述:涌現的復雜神經動力學
導語大腦活動呈現的豐富時空活動模式,構成了其適應性行為的基礎。理解大腦的千億數量級的神經元和萬億數量級的突觸是如何以靈活的方式產生如此多種皮層連接...
粵公網安備 4401150200113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