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動態歡迎閱讀
原標題:不犧牲算法,不挑剔芯片,這個來自中科院的團隊正在加速國產AI芯片破局
關鍵字:芯片,模型,編譯器,算子,生態
文章來源:機器之心
內容字數:19325字
內容摘要:
機器之心原創
作者:澤南、張倩不降低大模型算法精度,還能把芯片的算力利用效率提升 2~10 倍,這就是編譯器的魅力。
在《沙丘》構建的未來世界里,「得香料者得天下」。但在生成式 AI 席卷的智能世界里,得 GPU 者得天下。前段時間,外媒 The Information 曝出了一則重磅消息:微軟和 OpenAI 正在規劃一個雄心勃勃的數據中心項目 —— 建造一臺名為「星際之門」的 AI 超級計算機。這臺計算機將配備數百萬個專用服務器芯片,是目前一些最大數據中心的 100 倍。當然,這個計劃是相當燒錢的,成本可能高達 1000 億美元,令其他公司望而卻步。
在國內,生成式 AI 引發的這場算力競賽也變得愈發激烈。但除了瘋狂堆卡,企業還有沒有其他更加經濟、有效的方法來提升算力,尤其是在 AI 芯片國產化進程加速的當下?對此,中科院計算所編譯團隊負責人、中科加禾創始人崔慧敏提到了一條鮮有人涉足的路徑—— 編譯技術。
編譯的作用就像一位翻譯,它能把高級編程語言翻譯成芯片可以理解并執行的機器語言。同時編譯器還要做優化,讓生成的機器代碼運行起來更高效。
這種優化的力量有多大?崔慧敏提到,「我們能做
原文鏈接:不犧牲算法,不挑剔芯片,這個來自中科院的團隊正在加速國產AI芯片破局
聯系作者
文章來源:機器之心
作者微信:almosthuman2014
作者簡介:專業的人工智能媒體和產業服務平臺
? 版權聲明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相關文章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