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動態歡迎閱讀
內容摘要:
發現微小RNA及其在轉錄后基因調控中的作用多細胞生物從單細胞祖先進化而來,每種細胞類型都獲得了專門的功能,這需要越來越復雜的基因調控機制。除了由作用于調控序列的 DNA 結合因子介導的轉錄基因調控外,隨著生物體進化而來的復雜性不斷增加,其他形式的控制系統也應運而生。數億年來,編碼微小非編碼 RNA 分子(即所謂的 microRNA)的基因在多細胞生物的基因組內擴增,對 mRNA 穩定性和蛋白質翻譯發揮轉錄后控制作用。直到 1993 年 Victor Ambros 和 Gary Ruvkun 發現 microRNA 及其基因調控模式之前,人們對此一無所知。這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研究了突變的秀麗隱桿線蟲,這些線蟲因 lin-4 和 lin-14 基因位點的改變而導致發育缺陷。Ambros 的實驗室克隆了 lin-4 基因,并意外發現它不編碼蛋白質。相反,它編碼了一個 22 個核苷酸的短非編碼 RNA。與此同時,Ruvkun 實驗室確定 lin-4 通過其 3′ 非翻譯區 (3’UTR) 中的多個元素調節 lin-14。通過比較序列信息,他們確定了短非編碼 lin-4 RNA 和 lin-14
原文鏈接:諾貝爾獎背后的科學故事
聯系作者
文章來源:人工智能學家
作者微信:
作者簡介:
? 版權聲明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相關文章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