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 10 月 28 日,拜登發布造勢已久的最終規定,要求限制美國在華投資活動。
原標題:美對華最強 AI 投資禁令正式生效,罰款上不封頂!投資人:影響不大,有利益就有人干
文章來源:AI前線
內容字數:14375字
美國對華投資新規解讀及影響
本文總結了美國對華投資新規(以下簡稱“新規”)的背景、具體條款及對AI、量子計算和芯片領域的影響,并對投資圈反應和創業者應對策略進行了分析。
1. 新規背景及核心內容
為應對中國在敏感科技領域(半導體、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等)的進步,美國于2025年1月2日正式實施新規,限制美國人在這些領域的投資活動。“美國人”的定義涵蓋美國公民、綠卡持有者以及在美國設立的實體及其外國分支機構等,范圍廣泛。新規對特定交易進行禁止或申報,并設定了相應的知識標準和違規處罰。
2. 投資圈反應及投資傾向變化
新規實施后,投資圈反應較為復雜。部分受訪者認為,投資圈在過去一年已因整體經濟環境和其它因素而趨于不活躍,新規的影響相對有限,主要影響是美元基金可能難以在中國大規模存活。也有受訪者認為投資圈相對樂觀,因為新規主要針對特定領域和規模的投資,對AI應用領域影響較小。一些美元基金已在政策出臺前就已撤出中國市場,而中國本土VC機構則多在觀望。
3. 對AI領域創業者的影響及應對策略
新規對AI領域創業者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融資方面,美元基金將難以成為融資渠道。但同時,新規也為中國本土創業者創造了機會,因為開源大模型資源不受限制,且部分海歸創業者將被擋在門外。創業者應聚焦自身業務和客戶,穩步發展。部分受訪者建議,中國創業者可以考慮從基礎軟件、中間件等領域入手,逐步構建自主的軟件供應鏈生態,并積極尋求支持。
4. 美國LP的顧慮和出海企業的應對
美國LP面臨著無法投資中國最賺錢的高科技領域的困境,這將促使部分LP退出中國市場。對于出海企業,其是否受影響取決于其業務領域和目標市場。將公司總部設在其他國家可能是一種規避策略,但最終取決于美國LP的風險承受能力和利益考量。
5. 創業者的規避措施
對于受影響的創業者,與中國或地方合作,獲得資金支持,是目前較為有效的應對策略。
6. 新規的未來影響
新規雖然在短期內可能對中國科技發展造成一定限制,但長期來看,它可能反而會促使中國在相關領域加快自主創新,最終實現彎道超車。如同歷史上其他技術一樣,科技進步是無法被完全限制的。
聯系作者
文章來源:AI前線
作者微信:
作者簡介:面向AI愛好者、開發者和科學家,提供大模型最新資訊、AI技術分享干貨、一線業界實踐案例,助你全面擁抱AIG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