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拿捏的營銷供應商。
原標題:追不回的應收款Ⅱ:怎么敢因為賬期太長就和客戶鬧僵呢|甲子光年
文章來源:甲子光年
內容字數:10442字
新能源汽車行業供應商討債記:被“拿捏”的營銷供應商
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經歷了激烈的價格戰,導致多家新勢力車企倒閉或經營困難,大量供應商面臨巨額欠款,其中營銷供應商的困境尤其突出。本文通過對多位營銷供應商的采訪,揭示了他們在新能源汽車行業中被“拿捏”的現狀。
1. 新勢力車企的“閃崩”與供應商的巨額欠款
2024年,高合汽車和極越汽車相繼“閃崩”,引發供應商集中討債。廣告公司、傳媒公司等營銷供應商,因其服務性質而非直接生產環節,往往在討債過程中被忽視,但其遭受的損失同樣巨大。例如,星塘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被極越汽車拖欠3700萬元廣告款,這筆巨額欠款甚至是由李紅星個人墊付,給他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壓力。 哪吒汽車也因拖欠供應商款項而被多家供應商,涉及金額巨大。這些案例凸顯了新勢力車企經營風險對供應商造成的巨大沖擊。
2. 營銷供應商的困境:傳播話語權≠追款話語權
與零部件供應商不同,營銷供應商即使是行業頭部企業,也難以在與車企的博弈中占據優勢地位。他們提供的服務(例如廣告制作、公關傳播)并非實體產品,難以量化評估,這使得在項目驗收和款項結算過程中容易產生糾紛,賬期被無限制延長。
文章指出,車企拖欠營銷供應商款項的原因主要有三:項目審核與驗收復雜,導致流程冗長;項目周期粘連或部分項目未落地,導致款項無法結算;財務人員為完成控制成本的KPI,故意拖延付款。
3. 營銷供應商的自救與行業隱憂
面對車企拖欠款項的困境,營銷供應商們采取了各種自救措施,例如縮編、裁員、拓展其他業務線等。但由于市場競爭激烈,他們難以輕易與客戶決裂,只能被動承受風險。 文章還指出,許多車企的應付賬款周期持續延長,一些銷量不佳的車企甚至可能在2025年面臨更大困境,這預示著更多供應商將面臨爛賬的風險。
4. 行業發展趨勢與未來展望
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增速放緩,價格戰加劇,導致車企利潤下降,進一步加劇了供應商被拖欠款項的風險。這種現象可能引發連鎖反應,最終影響整個產業鏈的穩定。文章最后強調,在當前市場環境下,營銷供應商不僅需要積極自救,更需要行業加強監管,建立更規范的合作機制,以保護自身權益。
聯系作者
文章來源:甲子光年
作者微信:
作者簡介:甲子光年是一家科技智庫,包含智庫、社群、企業服務版塊,立足中國科技創新前沿陣地,動態跟蹤頭部科技企業發展和傳統產業技術升級案例,推動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新能源、新材料、信息安全、大健康等科技創新在產業中的應用與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