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類中間商賺差價,第一批搞錢者已經富起來了。
原標題:用DeepSeek搞錢,日賺百萬
文章來源:智東西
內容字數:11070字
DeepSeek引發的“割韭菜”亂象:中間商的暴富與用戶的警惕
開源免費的AI模型DeepSeek爆火后,并未直接盈利,反而催生了五類“中間商”,通過信息差賺取巨額利潤。本文分析了這種現象,并提醒用戶警惕潛在風險。
五類“中間商”的盈利模式
1. 本地部署及賬號代注冊服務:商家提供DeepSeek模型的本地部署服務及賬號注冊服務,價格從幾毛錢到上千元不等,內容大同小異,主要靠信息差和服務費盈利。
2. 硬件集成:一些硬件廠商將DeepSeek集成到其產品中,如鼠標、鍵盤、智能眼鏡等,通過提高產品附加值來提升銷量,咪鼠科技便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3. 培訓課程:眾多自媒體博主和知識付費平臺推出各種DeepSeek相關的培訓課程,聲稱可以幫助用戶快速賺錢,價格從幾十元到上千元不等,內容多為自媒體運營技巧或AI應用基礎知識。
4. 山寨域名和App:一些商家利用相似域名或App名稱誘導用戶下載并充值會員,通過“掛羊頭賣狗肉”的方式非法獲利。
5. 提示詞合集及使用教程:商家售賣DeepSeek的提示詞合集和使用教程等文檔資料,價格相對較低,但銷量普遍不高。
信息差下的“割韭菜”行為
許多商家利用DeepSeek的熱度,在商品標題中添加相關關鍵詞來吸引流量,實際產品或服務與宣傳內容存在嚴重偏差。一些商家此前銷售手機殼等商品,如今也加入了DeepSeek相關產品的銷售行列。許多課程內容在網絡上可輕易獲取,缺乏實際價值,構成“割韭菜”行為。
DeepSeek的緊急回應與行業亂象
面對日益嚴重的亂象,DeepSeek官方發布聲明,提醒用戶注意信息來源,避免上當受騙。類似的現象在ChatGPT和Sora爆火時也曾出現,暴富神話往往只屬于少數先發者,大多數用戶難以從中獲利。
用戶如何避免受騙
鑒別DeepSeek相關的“割韭菜”行為并非易事,用戶需要提高警惕,從官方渠道獲取信息,謹慎選擇付費課程和服務,增強意識。同時,加強監管,完善法律法規,也是解決此類問題的關鍵。
DeepSeek的雙面效應:普及與風險并存
DeepSeek的爆火一方面推動了AI技術的普及,另一方面也暴露出行業監管的不足和用戶防范意識的薄弱。在享受AI技術帶來的便利的同時,用戶更需保持理性,避免盲目跟風,謹防上當受騙。
聯系作者
文章來源:智東西
作者微信:
作者簡介:智能產業新媒體!智東西專注報道人工智能主導的前沿技術發展,和技術應用帶來的千行百業產業升級。聚焦智能變革,服務產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