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的攻守異位,要么是實力相當,要么是高度不確定性。
原標題:DeepSeek 反:AGI 既被重新審視,又被持續低估
文章來源:AI科技評論
內容字數:8896字
DeepSeek引發的AGI行業大洗牌
本文分析了DeepSeek的崛起對中國AGI行業帶來的沖擊和影響,特別是它引發的大模型公司戰略調整、攻守異位以及對AGI技術壁壘的重新思考。
DeepSeek的成功與行業反思
DeepSeek的成功,尤其是不花錢投流就取得4000萬DAU的成績,讓行業深刻反思了以往過度依賴產品投流的策略。大模型創業公司開始重新重視技術突破,將資源更多地投入到基礎模型的研發上,產品團隊的比重則相應下降。MiniMax等公司甚至因此調整了組織架構,裁減產品人員。
字節與騰訊的攻守異位
DeepSeek的出現導致了字節和騰訊的攻守異位。騰訊的元寶通過接入DeepSeek,迅速提升了市場排名,扭轉了之前被動防守的局面。而字節則因DeepSeek的強勢崛起,對其大模型團隊進行了架構調整,更換了基礎模型技術研發負責人,從注重產品經驗轉向更重視模型工程和底層技術創新。
AGI的壁壘與時間差
文章探討了AGI的壁壘問題,認為算法優勢和技術創新可以贏得時間差,但并非堅不可摧的壁壘。DeepSeek雖然領先,但其R1模型仍存在缺陷,并非終極AGI。作者質疑了“DeepSeek一家獨大”的觀點,認為AGI是一個行業,需要持續的底層技術創新,最終的贏家并非只能有一家。
互聯網思維的局限性
文章指出,將互聯網思維簡單套用在AGI領域存在局限性。互聯網產品競爭最終往往只有一家勝出,但AGI技術發展更像自動駕駛或英偉達芯片等高難度技術,是一個逐步取得勝利、逐步催生商業技術產品的過程。DeepSeek的成功,與其在技術上的時間差優勢以及由此建立的生態護城河密不可分。
AGI的未來
文章總結認為,AGI的競爭是一個長期過程,DeepSeek雖然目前領先,但AGI并非其一家之力所能完成。AGI的未來需要持續的底層技術創新,以及整個行業的共同努力。雖然會有公司和個人退出,但AGI的道路上不會只有DeepSeek。
聯系作者
文章來源:AI科技評論
作者微信:
作者簡介:雷峰網旗下AI新媒體。聚焦AI前沿研究,關注AI工程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