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簽:結構
60年首次!AI發現首批新抗生素,MIT重磅研究登Nature!人類有望對抗超級細菌
新智元報道編輯:編輯部 【新智元導讀】在AI的幫助下,MIT科學家解鎖了60年以來的第一批用于對抗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新抗生素!整整60年,人類在抗生素研究方面...
開源+共訓,雙輪驅動基礎大模型創新普惠 |浪潮信息吳韶華@MEET2024
編輯部 整理自 MEET2024量子位 | 公眾號 QbitAI相比GPT-3,GPT-4(包括GPT-3.5)的能力有了非常巨大的進步。 這背后其實得益于一個很重要的過程引入:微調。 ...
速度暴漲1000倍!擴散模型預測材料“煉金”過程,體系越復雜加速度越大丨MIT&康奈爾
蕭簫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 公眾號 QbitAI用擴散模型預測化學反應,速度直接暴漲1000倍!原本需要用計算機硬算幾小時甚至一天,現在單個GPU用6秒鐘就能搞定。...
HumanGaussian開源:基于Gaussian Splatting,高質量 3D 人體生成新框架
機器之心專欄作者:香港中文大學,騰訊AI Lab,北京大學,香港大學,南洋理工大學在 3D 生成領域,根據文本提示創建高質量的 3D 人體外觀和幾何形狀對虛擬試...
AI再顛覆材料學!微軟MatterGen直接生成新材料,穩定性超SOTA模型2.9倍
新智元報道編輯:編輯部【新智元導讀】繼谷歌DeepMind AI工具成功預測出220萬種晶體結構后,微軟團隊最新擴散模型MatterGen,能設計生成新穎、穩定的材料,刷...
MIT斯坦福Transformer最新研究:過度訓練讓中度模型「涌現」結構泛化能力
新智元報道編輯:潤【新智元導讀】過度訓練讓中度模型出現了結構泛化能力。對于人類來說,句子是分層的。句子的層次結構對于表達和理解都相當重要。但是在自...
佛羅里達大學利用神經網絡,解密 GPCR-G 蛋白偶聯選擇性
By 超神經內容一覽:G 蛋白偶聯受體 (GPCRs) 是一種將細胞膜外的刺激,傳遞到細胞膜內的跨膜蛋白,廣泛參與到人體生理活動當中。近日,佛羅里達大學的研究者...
Google AI 發現了 220 萬種科學未知材料
來源:科技世代千高原Google AI 發現了 220 萬種科學未知的材料存在無數種可能的晶體。人工智能可以幫助對它們進行分類只是數萬億張圖像中的一張:科學照片庫...
AI震撼材料學!谷歌DeepMind新研究登Nature,一口氣預測220萬種新材料
蕭簫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 公眾號 QbitAI只用一個AI,就獲取了人類接近800年才能搞出來的知識成果!這是谷歌DeepMind新研究的一種材料發現工具,論文已經發表...
AI顛覆材料學!DeepMind重磅研究登Nature,預測220萬晶體結構贏人類800年
新智元報道編輯:編輯部【新智元導讀】繼AlphaFold系列改變了生物學領域之后,谷歌DeepMind今日再發Nature,全新AI工具GNoME,成功預測220萬種晶體結構,顛覆...
南開&山大&北理工團隊開發trRosettaRNA:利用Transformer網絡自動預測RNA 3D結構
將 ScienceAI設為星標第一時間掌握新鮮的 AI for Science 資訊編輯 | 蘿卜皮RNA 3D 結構預測是一個長期存在的挑戰。受最近蛋白質結構預測領域突破的啟發,南...
45歲顏寧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這位清華女神到底有多牛
夕小瑤科技說 整理編輯 | 王二狗11月22日,2023年中國兩院院士增選結果正式揭曉,共133人當選。現年45歲的結構生物學家顏寧教授當選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和醫學...
華中科技大學李松課題組,利用機器學習預測多孔材料水吸附等溫線
By 超神經多孔材料的水吸附等溫線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參數,但這一參數的獲得并不容易。這是因為多孔材料種類過多、結構多元,通過實驗和計算的方式獲得水吸附等...
生命主動推理的數學范疇描述
來源:CreateAMindhttps://arxiv.org/abs/2109.04461簡介:那些我們可以歸類為“控制論的”、“適應性的”或“活的”的系統都顯示出一個基本的屬性 :它們抵制將它們...
誰在控制OpenAI?OpenAI公司結構、董事會詳解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OpenAI的發展過程,特別是融資過程以及公司結構的變化及其特點,另外重點介紹了其董事會的情況。正是因為其奇怪的公...
粵公網安備 44011502001135號